为感恩和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的富民强国好政策,三全集团董事长陈泽民将企业和产品起名为"三全"。在集团26年的发展过程中,三全致力于用实际行动回馈社会。图为陈泽民在光彩事业德宏行活动上发言
“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开启了一个新的激情澎湃的创业期,在政策环境和社会舆论双重激励下,我在50岁时辞去公职下海创业,成立了‘郑州三全食品厂’,逐步将一个小作坊发展成了中国最大的速冻食品上市企业——三全食品。为感恩和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的富民强国好政策,我将企业和产品起名为‘三全’。”在向记者回忆起当时的创业心路时,三全集团董事长陈泽民难掩感恩之情。
而从成立至今的26年发展过程中,三全集团也用实际行动回馈着社会,在推进我国食品行业科技创新和农业产业化方面成绩显著,为带动地方经济发展、促进农业科技进步与创新、推动农业扶贫和以及慈善、光彩事业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
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
“我是重庆人,又在四川工作了十几年,学会了做泡菜、腌腊肉,做米花糖,做猪儿粑、叶儿粑,包括做汤圆。我调回郑州的时候,带着那个已经用了几年的小石磨,靠着这磐石磨,逢年过节,都要包上许多汤圆,送给亲戚、朋友、同事和邻居,让大家尝个鲜。品尝过的人,无不交口称赞,有的说,可惜街上没有卖的,如果有,我们一定去买。”这给了陈泽民无尽的创业动力。他想起来有一年冬天到哈尔滨出差,见当地人包饺子一次包很多,吃不完就放到户外冻着,于是他突发奇想:饺子能冻,汤圆也应该能冻,自己家做的汤圆冷冻起来拿到市场上卖,肯定会受欢迎。而且冷冻可以解决长时间保鲜的难题。
在研究资金贫乏、设备简陋的情况下,时任河南省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副院长的陈泽民毅然“下海”,全身心的投入研究,从原料配方配比、到制作工艺程序,从单个粒重、到排列组合,从包装材料选择、到包装外形的设计,从营养、卫生到生产搬运等,力求完整地构筑起环环相连、丝丝相扣的技术链。经过艰苦努力终于研制成功中国第一个速冻汤圆。1991年他把速冻汤圆的两次冻结生产方法和外型包装分别申请了国家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通过创新,他改变了人们只在冬季和元宵节吃汤圆的饮食习惯,把汤圆推向了大市场,成为人们广泛接受的大众食品。1995年,他又发明了中国第一颗速冻粽子。
26年来,在陈泽民的带领下,我国速冻食品从无到有,形成了一个年产值200多亿元的大产业,带动了20多个行业的发展。河南也发展成为中国速冻食品的发源地和重要基地,占据了全国速冻食品60%以上的市场份额,是河南省的支柱产业之一。陈泽民凭借自己的发明和市场开拓能力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和食品工业的创新,尤其是速冻食品产业的形成与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有力地促进了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食品安全是最大的责任
目前,三全公司在国内的市场占有率超过30%,被授予“全国质量管理先进企业”“中国食品工业质量效益先进企业奖”“河南省省长质量奖”等荣誉称号。2013年,三全公司收购了龙凤食品,企业发展的规模效应更加明显。
故步自封不是陈泽民的性格,他注重构建现代企业制度,形成了一整套相互制衡、行之有效的内部管理和控制制度体系,有力地提升了公司治理水平。公司在2018年2月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成为中国速冻食品行业的首家A股上市公司。
陈泽民极为重视自主创新,他亲自担任公司技术中心主任,积极研究、引进、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开发新产品,广泛开展产学研合作与交流,设立了行业内最早的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建设了行业首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公司还设立了“全国米面食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速冻米面食品分技术委员会”秘书处,积极参与速冻汤圆、水饺、米面食品、调制食品等速冻食品行业标准的制定。近几年来,公司开发新型产品400多项,处于行业领先水平的达310项;承担国家各类科技攻关项目15项,主持12项,其中科技部“十二五”“十三五”科技支撑项目5项;解决速冻行业关键技术问题6项;主持制修订国家、行业标准16项;获得省部级及以上新产品奖、科技成果奖等奖项16个;获得国家专利171项。
过去速冻食品的生产主要靠手工包制,没有现成的工业化生产工艺和生产设备。随着公司的发展和我国速冻市场容量的快速扩大,依靠手工包制的生产方式已远远不能满足需要。单纯靠增加劳动人员数量增加产能的手工包制方式遇到了用工成本增加的限制和产品质量差异化的压力。由于国内外都没有中国传统特色速冻速冻食品的生产机器设备,陈泽民大力推进产学研结合,与高校院所、生产设备厂商共同进行设备研发、创新,开发出了能够高效率替代人工的生产设备,在行业中率先采用国际最先进的汤圆机、水饺机等机械化设备生产水饺和汤圆,代替原有的全手工作业,企业的生产效率极大提高,加快了行业技术装备的大型化、现代化进程。
“食品安全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从政府到企业,从媒体到公众,齐抓共管才能见到成效。”陈泽民一直把食品安全作为一项良心工程进行经营,不断完善公司的质量保障体系,确保食品质量安全。公司在同行业中最先通过了国际上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ISO22000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和“英国零售业全球食品安全标准”BRC认证,充分保证了从原料种植养殖、生产加工、储存、运输到终端销售的整个供应链产品的品质和安全,得到了消费者的普遍认可。
热心公益投身光彩
“我记得我10岁时,国家号召‘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我就和同学们一起到电影院、戏院、拾废品,捡烟头,把卖废品、烟丝的分分毛毛捐献给国家,虽然看起来很微不足道,但是这是我们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的财富,为国家做了点有益的事,感到很光荣。”童年的往事历历在目,而陈泽民的这份执着与责任感也从未消失。
“从事社会公益事业、社会福利事业是企业的一项传统的社会责任,虽然我们的经济取得了巨大发展,但是作为一个有13亿人口的大国还存在很多困难,这就需要民营企业在自身能力范围内也积极参于社会的公益事业,更好地承担起扶贫济困的责任。”饮水思源,回报社会。陈泽民以履行社会责任为己任,积极投身光彩事业和慈善公益事业。
2007年7月,陈泽民出席2007年全球契约领导人峰会,并发布了公司第一份社会责任报告。在报告中,陈泽民提出,将一如既往的继续努力,在创造利润、对股东利益负责的同时,认真承担对社会的责任,遵守商业道德、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维护消费者和员工的权益,为构建和谐社会而不懈努力。
2008年5月12日下午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7.8级强烈地震,灾区人民蒙受着重大的生命和财产损失。陈泽民获悉灾情消息后连夜召开会议,决定马上向受灾地区捐助现金50万元和价值50万元的常温米饭,并向灾区人民表示诚挚的慰问。当时到汶川的公路交通和通讯均已中断,短期难以恢复,汶川急需食品、药品等物资,三全公司捐助的常温米饭打开即可食用,营养丰富,非常符合灾区群众的需要,能帮助灾区人民解决燃眉之急。该批米饭也是河南首批发往灾区的救援物资之一。
2016年3月,75岁的陈泽民第二次创业,成立了地美特新能源公司,从“冷”转“热”,进军地热发电行业。当年9月,在中央统战部、全国工商联的带领下,陈泽民随同“中国光彩事业德宏行”来到德宏、来到瑞丽,为助推边疆经济社会发展创业兴业、开展经济合作,签约在瑞丽投资地热发电项目,该项目从启动到2017年7月试验发电成功仅用了7个月时间,推动停滞40年的中国地热发电产业重新起航,开启了中国地热发电产业的复兴之路。2017年也因此被成为“中国地热发电元年”。
“我要把在德宏州建设的地热项目做成持续的产业扶贫项目,帮助这里的老百姓脱贫致富。”陈泽民在“光彩事业德宏行”活动中掷地有声的话语,着实地体现了一个优秀民营企业家应有的气魄与担当。(记者倪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