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农架,因华夏始祖炎帝神农氏在此架木为梯,采尝百草,救民疾夭,教民稼穑而得名。张先忠是一位土生土长的神农架山里人。作为湖北省房县农峡生态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原房县工商联光彩事业促进会副会长,多年来,张先忠以弘扬神农农耕文化,实施“地上摇钱树,林下聚宝盆”林下经济示范工程为宗旨,研究发现了上百种菌类、药类植物,培育出了“神农5号”代料棒木两用型高产花菇菌种,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他培育红豆杉树苗,无偿提供给当地农民和一些地方种植,为社会做出了突出贡献,受到湖北省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表彰。当地的山民都背地里称他为“当代神农”。
数年前,湖北房县还是全国百个贫困县之一。张先忠为了改变家乡面貌,毅然决然辞去了房县林特高中生物教师职业,开始了创业生涯。他走遍神农架的山山水水和原始大森林,一个人在茂密的树林里摸爬滚打,在他“玩命”式的考察中发现了上百种菌类、药类植物,精心研究和试验出多个成果。
他发现了适应野生天麻生长环境的秘密,能够准确地在大森林里挖到野生天麻,准确率达90%以上,并且研究出了两季天麻生长的规律,使种植户年产收益翻番。不仅如此,他培育出“神农5号”代料棒木两用型高产花菇菌种,投入到生产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目前已达到2000万元以上。在湖北省气象局高级工程师倪国裕的农业气象项目支持下,他发现了黑木耳爆发性的生长规律,能够提高黑木耳产量10倍以上,年增加社会经济效益亿元以上,并发表了《自然条件下黑木耳最佳生长量的研究》论文。
除了在实践中探索,张先忠不忘理论传承,编写出版了《早熟丰产香菇栽培新法》一书,引起了国际菇类学会主席张树庭教授的关注。同时,他努力推广《华中柳(杞柳)》人工培植技术,利用边角料研发出超薄型刨花板,生产4000多种柳编工艺品、家具出口到十几个国家和地区。
神农架林区内山高谷深,林木茂密,气候复杂多变,四季景色迷人,分布着大面积的野生红豆杉。红豆杉广泛应用有利于水土保持,也常用于高档的庭院绿化观赏。神农“红豆杉”从其枝叶、树皮和树根中提炼的“紫杉醇”可治疗癌症。已被誉为抗癌三大首选药物之一。目前,“紫杉醇”原料药出口价格为3万-5万美元,年需求量1920-4800公斤。据湖北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陈科力介绍,“成熟的红豆杉果肉酸甜可口,是可开发的食用佳品”。
然而,野生“红豆杉”资源有限,濒临灭绝的危险处境,唯一出路就是人工种植。为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从2005年起,张先忠带动神农架山民开始人工栽培红豆杉树苗,并无偿提供给山民种植,同时,开发利用红豆杉的花和果实,这样既保护树木的生长,又开发了使用价值。他在其老家桥上乡(现为野人谷镇)建起了全国最大的红豆杉树木基地,鼓励当地农民种植红豆杉,基地完全无偿提供树苗,并可定期将每亩1000元的树苗维护费和劳务费发放到农民手中。这种经营方式,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很受农民的欢迎。为了加大对当地农民的扶植力度,他建立了采摘、收购一条龙的产业链条,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并且他本人获得了《红豆杉玉液》《一种保健饮品及其制备方法》等多个发明专利。
10多年来,张先忠为促进当地山民脱贫致富建立了野人谷镇杜川、东蒿茅湖塘、神农架徐家庄林场和神农架盘水四个示范基地。特别是2012年以来,先后与多地政府和企业签订红豆杉的种植推广及技术服务合作协议,将他多年来精心培育的300万株红豆杉树苗中的100万株,无偿提供给神农架林区、房县、竹县、河南淅川,云南广南县等地,截至今年7月,在他指导下栽培的红豆杉种植面积已发展到6万多亩,前景非常可观。“在种植培育开发利用红豆杉的道路上,我将拓展思维,锐意进取,义无反顾,造福社会。”张先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