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
  • 义利兼顾以义为先自强不息止于至善

当前位置: 首页>光彩人物

李安平:以中药材产业扶贫构建农户企业共同体

发布时间: 2019-12-19 来源: 中华工商时报
  “扶贫这项工作‘有瘾’,你能拿得起,可能会永远放不下。为什么这样讲呢?你看到老百姓那种无奈的眼神、老百姓的生活状况,你不自觉地会产生一种情绪,想毫无私心、义无反顾地帮助他。”

  对于投身公益事业已经二十余年的山西振东健康产业集团董事长李安平来说,扶贫助困是一种“个人习惯”,也更是企业二十多年间凝练、塑造出的一种文化品格。

  2003年,企业转型进入中药行业后,李安平专门成立中药材开发公司,探索产业扶贫新模式。经过艰苦卓绝的摸索实践,今天,振东集团以“政府+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的运作模式,以“老总包片、中层包村、员工包户”的扶贫实践,实现了精准帮扶1个县、78个贫困村,创造1000多个就业岗位,安排种植农户就业8000余人,帮助2万多贫困农户摘掉贫困帽,同时这种扶贫模式还复制到了山西19个县及其他6个省的部分地区。

  今年9月,李安平荣获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颁发的“全国脱贫攻坚奉献奖”。他说,我们只要能把脱贫攻坚这项工作干得好,就要永远干到底!扶贫助困:

  从“输血”到“造血”

  山西振东健康产业集团,是一个涉及中西制药、保健食品、健康护理用品、农业开发、文化旅游等多产业、拥有32个子公司的健康集团化企业,也是全国民营企业500强之一。它真正意义上的扶贫事业,始于2003年。而在此之前,振东集团一直是山西民营企业界慈善公益事业开展的典范。

  多年来,振东集团在做精做强企业的同时,把慈善事业写进企业的制度之中,成立“扶贫济困委员会”,把每年8月第4个周日设立为针对贫困学生的“扶贫济困日”,已连续举办21届;针对孤儿、孤寡老人、残疾人和特困家庭,设立“冬助日”,连续举办18届;注册7000万元针对全国特困病残的“仁爱天使基金”,已运行14年;针对各公司、网点所在地60岁以上老人设立的“敬老日”,每年腊月二十三送去米、面、油、保暖衣物等生活必需品,已坚持25年。截至目前,集团为社会公益慈善事业累计捐款3亿多元,救助困难群众上万人次。慈善,成为了李安平的一种习惯。

  如果说,振东集团的公益慈善是一种“输血”,李安平则更渴望打造一种“造血”体系。从2003年开始,随着振东集团向中药行业转型,对中药材原材料需求激增,但收购质量的参差不齐让李安平决心在贫困地区建立自己的中药材种植基地,此举一可以增强地方贫困人口的自我“造血”功能,也可以保证公司原材料的质量。

  李安平说,我们振东搞扶贫,也不是我觉悟有多高,而是我们的产业和农民紧紧联系到一块了。大家都知道中药材这个产业大部分都长到山区、深山里,越是在深山里品质越好,我们在深山里搞中药材种植,自然就能带动农民增收。

  为此,李安平将中药材种植扶贫项目首选在了长治市平顺县。平顺县中药材资源丰富,种植历史悠久,但也是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全县262个行政村的16.7万人中,曾有贫困村241个、贫困户1.8万户、贫困人口5.1万人,农民生活艰苦,扶贫任务艰巨。因此,李安平在平顺建立中药材种植基地时,首先制定了振东中药材种植项目只考虑质量不考虑利润,不准盈利的政策。

   产业扶贫:从村民“抵触”到地方“支柱”

  但是,任何事业的发展都不会一帆风顺。

  因为部分贫困户多年来受传统落后思想的影响,“等要靠”思维严重,只希望能够快速直接获得收益,而大部分中药材种植需要两三年才能采收。同时,前期投入巨大、缺乏种植技术、未来市场行情的不确定性,让一些贫困户对种植中药材产生了抵触情绪。

  对此,李安平说,山里面农民的条件还很艰苦,所以我们从一开始就理解他们的处境,采取了一个模式,就是帮农民抵垫,抵垫种子、抵垫肥料、抵垫农药。

  同时在多年反复调研总结经验基础上,振东集团制定出“政府+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的运行模式,把当地农户土地流转过来,向租户支付租金,农忙时再雇佣他们种植、采收,并付给其劳务费;跟贫困户签订劳动合同,将药田承包到户,季节性用工,让贫困户不仅有了日常收入,还有一份额外的增收。

  在此基础上,振东集团又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一条龙的服务,培养中药材专业村、专业户,彻底解决了群众不愿种、不敢种、不会种、不能种的疑虑和困难,使得种植中药材在当地蔚然成风。

  当前,振东集团在平顺已建成了50.34万亩中药材种植基地、6万平方米仓储基地、5000平方米中药材深加工基地,中药材产业成为了当地的支柱产业和贫困群众脱贫增收的主要渠道。譬如,有着76户贫困户的平顺县秦光村,2018年底出售柴胡20吨,总收入达到88万元,人均收入达到5333元,成为全县知名的中药材专业村。

   扶贫攻坚:推动“振东模式”做出“更大贡献”

  李安平依托中药材种植,多措并举,深度推动了平顺县整体的脱贫攻坚。而这种助推力量的渗透和裂变,离不开一支高效严密的扶贫攻坚队伍。

  李安平对接的秦光村,是平顺县最偏远、最穷的贫困村。他多次跋山涉水,进村串户召开座谈会,访贫问寒,亲自给群众讲解中药材的经济效益,让农户明确种植中药材的好处,调动农户依靠自己实现增收的积极性。

  几年来,振东集团扶贫领导小组带领包村责任人深入平顺县贫困乡镇政府、村委、包扶对象的家中、田间地头,进行精准帮扶、调研对接,通过与农民聊生产、生活,了解致贫原因,探究脱贫工作;通过把扶贫工作落实到乡、村、户、田间地头,做到扶真贫、真扶贫、真脱贫,切实提高了扶贫成果的可持续性。

  2018年,平顺县中药材产值达到3.38亿元,同比增长42.25%,农民人均中药材收入达到3700元,同比增长110.22%,全县又有25个村、2724户、8952人实现脱贫。中药材产业还辐射到了在黎城、左权、阳城、广灵等山西多地。2018年,振东中药材产业扶贫模式入选国家扶贫十大案例。

  李安平说,脱贫攻坚事业必须久久为功,随着国家的政策越来越好,脱贫的人数越来越多,我们在继续推行振东扶贫模式的情况下,将进一步扩大覆盖面,加大对因病致困、因祸致困等人群的帮扶力度,继续体现我们自己的价值,让我们的扶贫投入继续加大,扶贫理念发扬光大,为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作者:中国光彩会理事、山西振东健康产业集团董事长李安平)

 
附件下载:

  •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阜外大街35号
  • 邮箱:guangcaishiye@sohu.com
  • 微博:中国光彩事业基金会
  • 微信:中国光彩会lguangcai_sy
  • 联系人:蔡文思
  • 电话:010-88386208
  • 传真:010-88386209
  • 邮编:100037
微信
微博

京ICP备18059431号

中国光彩事业基金会  主办

开发单位  北京中科聚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