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有“高原之舟”称谓的牦牛,是青海最具发展潜力的畜牧业,存栏量占全国首位,产值占全省的三分之一。而号称“高原瑰宝”的青稞,亦药亦食,是青藏高原最具特色的农作物与主要粮食,养育着世世代代生活在这里的人民。近年来,青海着力打造世界牦牛之都,发展青稞特色产业,作为“十三五”农牧业十大特色产业之一。
可可西里集团是青海第一家在牦牛产业上获得驰名商标的企业,第一家填补青海工业文化旅游空白的企业,中国最大的牦牛肉精深加工基地,也是青海扶贫产业上的领头羊。作为青海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可可西里实业开发集团有限公司在参与脱贫攻坚的过程中,争做扶贫链条上不可或缺的一环,尽职尽责,担当作为,长期致力于发展藏区牦牛、青稞扶贫产业,带动建档立卡农牧民增收致富。与此同时,将扶贫与扶志相结合,倾力付出与帮扶,使贫困农牧民从“等靠要”到“争着干”,让贫困户重获信心,依靠自身的努力实现脱贫。
“农牧民的利益和脱贫工作是最大的事情,我们一定要全力以赴。”可可西里集团董事长邵勇常说,可可西里集团就是在青藏高原成长起来的民营企业,对这片土地饱含深情。在他的带领下,可可西里集团立足青海丰富的牦牛、青稞资源,把这两种貌似平常的当地物产当做宝贝(藏语称牦牛为“诺尔”,即“宝贝”),借助现代农业科技,深挖两大产业价值,助力扶贫攻坚。
聚焦精准扶贫打赢脱贫攻坚战
多年来,通过不断的探索和创新,可可西里集团从一家小型民营企业发展成为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在西宁市南川工业园区和大通县分别建立了年产7000吨牦牛产品和年产36000吨青稞制品生产加工基地。
据悉,可可西里集团分别在青海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兴海、同德以及贵南等地区,建设了年产牦牛6万头(出栏商品牛1.9万头)的原料肉生产基地,并建设6个牦牛收购点;在青海省兴海县河卡镇、共和县塘格木镇、海北州门源县、海东市化隆县等4个市县7个乡镇等地建立青稞收购点,并采用“科技+公司+基地+农牧民合作社+建档立卡农牧户+消费扶贫”和“订单农业”等生产管理模式,实行养、种、产、加、销的一条龙产业化经营和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方式,辐射青海牦牛、青稞主产地,带动建档立卡农牧户开展繁殖、育肥牦牛及种植青稞致富。
通过基地建设,可可西里集团以科技引导农牧户改变传统养殖、种植结构和种类,带动青海海南州藏区牦牛育肥、草产业、生态有机畜牧业等相关产业发展,提高了产业附加值和效益,拓展了就业空间,加快了农牧户脱贫致富步伐,起到了扶贫龙头企业的优势带动作用。在青海各个牧区草原,许许多多的牧民群众听到“可可西里”这个名字,总会竖起大拇指,脸上溢满着笑容,连连地说着“扎西德勒,扎西德勒……”
聚焦产业扶贫实现增产增收
为全面贯彻落实精准扶贫工作,发挥民营企业在扶贫攻坚中的主力军作用,实现非公有制企业与扶贫村的无缝对接,按照青海工商联《关于推进全省民营企业“百企帮百村、百企联百户”精准扶贫行动的实施方案》,可可西里集团积极参与青海省精准扶贫开发工作,聚焦牦牛产业扶贫、青稞产业扶贫,产品消费扶贫和贫困户就业扶贫。
青稞被誉为藏区的“致富粮”,是“身价”最高的麦类作物,具有绿色无公害的天然优势,随着科学家对青稞高β-葡聚糖含量的新发现及加工产品的开发,青稞正日益突显出其高营养、高保健、高附加值的特点。
可可西里集团积极相应青海省委、省政府的战略号召,将生态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助力“三区三州”农牧民增收脱贫。2018年,可可西里集团与青海省青稞主产区的建档立卡户签订《青稞订单收购合同》,以3-3.24元/kg的价格收购青稞。截止到2018年12月,共收购青稞10539吨,合计给农户支付粮款2052.76万元,以高于市场价0.44元/kg让利于贫困农户,给农户青稞扶贫增收674.5万元,带动728户(建档立卡农户)1941名农牧民增收增效。
聚焦就业扶贫实现精准脱贫
由可可西里集团投资建设的青海可可西里工业文化旅游产业扶贫项目,是青海省工商联、青海省大通县人民政府招商引资的“十三五”重点建设项目,总投资1.37亿元,项目建筑面积37049.82平方米。
2017年7月,在青海省工商联的组织领导下,可可西里集团与大通县郑家沟村、麻家庄村2个建档立卡村,签署了精准扶贫行动协议书,招录当地的40名贫困户就业,经过公司2个月岗位技能培训后于2018年4月正式上岗工作,每人每月发放工资3000余元。截止到2019年5月,发放贫困户人员工资共计156万元,实现建档立卡村一户一就业,全家实现真脱贫。
据了解,可可西里工业文化旅游产业扶贫项目定员200名,其车间操作工人及工业旅游、餐饮等从业人员全部从大通县郑家沟村、麻家庄村的贫困户中招聘。可可西里工业文化旅游青稞产业园扶贫项目建成后,将充分利用新建的沿街商铺引进大通县非物质文化传承艺人和名优特小吃贫困户入驻经营,并以扶贫价格为其提供创业平台及商铺,鼓励引导他们自主发展非物质文化、餐饮业、商业零售业等,以此增加当地贫困户的收入。参与光彩事业用大爱回馈社会
多年来,可可西里集团积极参与光彩事业,认真履行社会责任,为促进青海藏区民族团结进步、构建和谐社会贡献一份力量,用大爱回馈社会。
可可西里集团向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捐赠40万元巡山队食品;投身“百企联百村”活动,投资21万元实施共和县黑马河乡正却乎村44户农牧户通电工程,全面实现了全村通电全覆盖的目标。
2017年,可可西里集团对青海省海南州兴海县红旗村建档立卡贫困户捐赠电视机32台,价值15万元;对兴海县河卡镇五一村10户贫困户送去慰问金1万元;向青海省海南州共和县环湖4乡6村的特困贫困户发放慰问金4万元。
2018年2月,可可西里集团到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县朔北乡开展春节慰问贫困群众活动,为麻家庄村、郑家沟村2个建档立卡贫困村送出青稞酒、青稞糌粑饼、苦荞茶、酸奶等物资及慰问金共计4.3万元。
可可西里集团旗下的共和县恰卜恰农畜产品批发市场带动群众致富,自2003市场建成投入使用至今,公司就研究制定了“恰卜恰镇周边自产自销农户免除摊位费”和“早市交易全部免除摊位费”两项免费规定,对青海海南州共和县周边的农牧民和自产自销的农牧户免费在市场经营,每天免除农户市场摊位经营费用1600元,至今已累计免除摊位费875.2万元,为青海海南州农牧户脱贫做出了重要贡献。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建幸福企业
可可西里集团旗下各公司安置有汉族、藏族、回族、撒拉族等各民族员工就业,都按规定与员工签订了劳动合同,缴纳了养老、医疗、工伤等社会保险,每位员工每月伙食费补助300元,并提供四人间的员工宿舍,解决了员工们的后顾之忧。
集团与青海大学和省内技工学校签署了《产学研及用工协议》,保障用工来源,实现校企双赢。充分发挥公司党支部和工、青、妇党群组织的作用,每年开展“送温暖、献爱心”活动,为32名公司困难职工每人每年资助500元;组织公司职工,为公司特困藏族员工公保杰捐款53628.5元。职工秦俊梅的弟弟患癌症,公司组织职工捐款61000元……
据悉,可可西里集团成立之初,就把回馈家乡,服务群众放在企业发展的战略规划中,面对2020年青海要与全国同步实现脱贫的这一目标,公司积极投身扶贫攻坚中,注重充分发挥公司党支部作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全体党员心系群众脱贫,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履行着社会责任,为全省民营企业参与扶贫攻坚做出了表率,为青海地方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先后受到了国家级、省级媒体及广大百姓的广泛赞誉,获得了青海省委、省政府的高度认可,得到了贫困农牧民们的由衷敬重和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