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保春认为,国家已经出台一系列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但在实际操作中,民营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仍然存在,尤其是中长期贷款方面,由于风险评估、担保条件等因素限制,民营企业往往很难获得足够资金支持,导致其投资、设备改造和技术升级的步伐受阻,制约企业可持续发展。
为此,潘保春建议,一是根据中小企业类型及资金用途,增加中长期贷款。针对国家重点支持的领域、产业及资金使用用途制定中长期贷款计划及放款条件。二是建立风险分担机制,加大中长期贷款支持力度。通过建立政府、银行和民营企业共同参与的风险分担机制,降低银行对民营中小企业的风险担忧,提高贷款投放意愿。同时,鼓励银行增加对民营中小企业的中长期贷款投放额度,降低贷款门槛和利率水平,简化审批流程,提高贷款发放效率。
在引导民营企业加强内部管理,完善融资担保体系方面,潘保春建议通过政策引导和培训指导等方式,帮助民营中小企业完善内部管理体系,提高其信用评级和融资能力。加强融资担保机构建设和管理,提高担保能力,为民营中小企业提供更多担保服务,降低其融资难度和成本。
“在国内外经济增速放缓的大背景下,金融机构风险偏好趋紧,对于规模小、研发投入大的初创型民营中小企业来说,融资困难上升。”潘保春表示,应鼓励银行等金融机构精准研判贷款风险自主放款,这要求企业充分说明项目发展规划和预期,鼓励银行等金融机构练好“内功”,强化对新趋势、新技术、新模式的专业学习,精准研判中长期贷款风险,通过自主放贷最大限度地满足企业对投入大、周期长、回款慢的中长期贷款需求。
潘保春还建议鼓励银行创新产品和服务提供特色中长期贷款。他提出当前不少地区和机构通过创新产品和服务,为增加民营企业中长期贷款提供了值得借鉴的方案。比如,制定融资组合服务方案帮助企业延长贷款周期、降低融资成本;加大1年以上3年以下中期流动资金贷款的投放力度等。鼓励银行等金融机构主动开发更多适用性强、支持中小民营企业发展的信贷产品,必要时为其量身定制,切实为民营企业打造核心竞争力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