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光彩行专题>中国光彩事业黄冈(红安)老区行>媒体报道
——湖北省光彩事业纪实
荆楚大地,湖北商人承载着楚国800年的辉煌,挟长风、驰神州,创造出许多叱咤风云的商界传奇。
与熠熠生辉的经济成就齐头并进的,是光彩事业在这片热土上生根发芽结出的累累硕果。资料显示,仅仅五年时间,湖北全省实施光彩事业项目10105个,参与企业16027个,投入资金42.3亿元,培训7.1万余人,安置就业8.4万余人,带动脱贫4万余人。社会公益事业捐赠4.3亿元。
这份“光彩”答卷的背后,是湖北“光彩人”经年不懈地探索努力的结果。
老书记的老区情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同志在担任湖北省委书记期间,多次视察革命老区黄冈,尤其为红安县办了很多实实在在的事情。离开湖北多年以后,他依然情系这片热土。
2014年6月到湖北视察的时候,俞正声再一次来到红安。面对这片为革命战争牺牲了14万英雄儿女、用鲜血染红的土地,他深情地表示,要求中央统战部和中国光彩事业促进会认真筹备2015年“中国光彩事业黄冈(红安)老区行”活动,以大力支持黄冈和红安革命老区的发展。
老书记的指示迅速得到中央统战部,全国工商联,湖北省委、省政府的积极响应,并因此机缘,将这些年来湖北的光彩事业推向了顶峰。
一年多的时间,中央统战部副部长,全国工商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中国光彩会会长全哲洙同志多次听取湖北方面的汇报,亲自组织这项工作,并给予了很多具体的指导建议。湖北省黄冈市委、市政府,红安县委、县政府成立专门的领导小组,把这次“中国光彩事业黄冈(红安)老区行”作为大事来抓。
一年多来,共收到捐赠款2435.5万元,用来建设100个村级光彩新农村卫生室,直接惠及50多万老区人民。同时还签下了500多个民营企业家的165个项目1600亿元招商大单,为老区发展增加了强大的经济动力。
这,仅是十几年来湖北光彩事业的一个缩影。
“输血”“造血”情系山区
武陵山区是湖北一个典型贫困区,可以说,湖北人民能否脱贫致富奔小康,关键取决于这个地区能否脱贫。此次光彩事业走进武陵山,留下了许多佳话。
脱贫,要靠“输血”。
五峰县五峰镇怀抱窝村距离五峰镇30多公里,是个偏远的小村庄。2010年以前,这个村有30多户人家,购买农药、种子、化肥等农资需要肩挑背扛地翻过一座大山,交通十分不便。2009年12月,怀抱窝村支部书记田开堂组织了施工队,准备打通一条隧道。
然而,打隧道的难度比预想的困难,资金很快用完,工程不得不停工。中国光彩事业促进会理事、湖北枝江酒业董事长蒋红星通过宜昌市光彩会得知这一情况,被怀抱窝村“愚公移山”的精神所感动,决定资助怀抱窝村10万元,帮助他们打通隧道。
2010年12月,隧道终于通车,极大缩短了怀抱窝村与大山外面世界的距离。
类似怀抱窝村的情况在武陵山区普遍存在。有鉴如此,宜昌市光彩会连续五年组织开展了“感恩宜昌·光彩事业县市行”活动,通过活动募集善款,并将这些善款投入到改善当地基础设施建设之中。2010年,宜昌市光彩会资助五峰长乐坪镇、五峰镇茅坪村农业建设和安全饮水工程;2011年,捐资100多万元为五峰茅坪村兴修道路和水窖等;2013年,捐资120万元用于五峰采花乡万里村徐家堡烟叶基地公路项目、采花乡白鹤村沙坝子跨河中桥项目建设;2014年,共为长阳都镇湾村捐赠152万元用于兴修通村道路、村卫生室、图书室。此外,在2010年首届“感恩宜昌·光彩事业五峰行”活动中,宜昌市光彩会还出资帮扶了110名老革命、老党员、老模范。
奔小康,要靠“造血”。
“中间一条河,两边寡沙坡,三个月亮晒死禾,一场大雨土下河。”这是白鹤村自然环境的真实写照。白鹤村位于宜昌市五峰土家族自治县采花乡东南部,距县城54公里,距宜昌市区216公里,全村辖8个村民小组1339人。这个村自然环境虽然恶劣,但出产好茶,村民世代以茶叶为生。自全国小有名气的采花毛尖即产自这里。虽是湖北名茶,然而却很少有人知道,守着“金饭碗”的茶农其实并不富裕。
针对这种状况,均瑶集团为村内企业长茂茶业注入资金50万元,通过股份合作分红的方式来支持村级产业发展。2014年,长茂茶业的销售额达到了600万元,比上年增长20%,企业发展态势良好,茶农户平均收入比以往多增2000元左右,甚至很多外出务工的村民回乡采茶,为茶产业发展带来了生机。村集体首次从茶叶企业中得到分红5万元,这5万元被村里用于解决部分村民出行难、饮水难的问题。
均瑶集团的善举也深深影响了宜昌市的企业家们。宜昌万佳实业有限责任公司、三峡药业有限公司、湖北迅算创业园投资有限公司、湖北三峡云计算有限公司、远固建材有限公司等捐建了白鹤村沙坝子跨河中桥项目。
茶叶变成了“摇钱树”,魔芋也能变成“香饽饽”。魔芋和采花毛尖一样,是生长在湖北大山深处的特色植物。近年来,其绿色、养生的特点备受人们的推崇,市场发展空间很大。但是当地农民散种,零零星星地挑到外面自找出路成为常态,经常会受到市场行情影响卖不出去,导致辛苦一场后收益却跟不上来。
湖北一致魔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牵头成立了宜昌市首家魔芋专业合作社——长阳清江魔芋专业合作社,创立了“公司+合作社+农户+基地”的产业化模式。通过种子预售、技术培训、订单收购、集中初加工厂等方式,公司与农户结成了利益共同体,目前合作社已有分社35家,公司在长阳、竹溪、巴东等地兴建初加工厂15家,已经打开了全国市场。
据宜昌光彩会介绍,在多次的光彩行活动中,宜昌市光彩会促成了一批项目落地五峰、长阳。2010年,宜昌光彩企业在五峰县兴建光彩事业项目4个,总投资1.19亿元;2012年,总投资1.8亿元的光彩事业项目——五峰金东山家居建材市场启动。同年,3个光彩事业项目落户长阳,总投资达18亿元。
除了武陵山区,湖北幕阜山区同样是“造血”扶贫的范本。幕阜山区是全省唯一一个省级连片特困地区,当地自然条件十分恶劣,山民走不出去,外面的人也进不来,最大的资源优势就是连绵的险山峻岭。在这样的背景下,湖北光彩事业在2014年将目光聚焦在该地。通过“光彩事业湖北幕阜山区(咸宁)行”活动,签约了62个项目,各地企业家在这里投资546亿元。在这些签约的项目中,大多是根据当地资源优势定制的适合当地经济发展的项目。如一家企业投资24.72亿元做华中国家绿色印刷包装物流产业园项目、投资10亿元的三峡新能源风力发电项目。不仅仅通过“输血”式的捐款扶贫,通过邀请企业家到山区投资兴业“造血”,给老百姓增加工作机会增加收入,这才是光彩事业的初衷。
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赵斌表示,“光彩事业湖北幕阜山区(咸宁)行”活动,前期工作扎实,项目签订高效,充分体现了社会各界对湖北改革发展的殷殷关心,体现了广大企业家的支持、促进贫困山区发展的真挚情意。
作为脱贫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湖北省光彩会还发起了“千企帮千村、脱贫奔小康”活动。发动全省1000多名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与1312个贫困村结对子,通过落实一个以上经济产业项目、帮扶一批基础设施建设、培训一批富余劳动力、开展一系列扶贫惠农公益活动、健全一套推动村企共建工作机制,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回馈社会、造福人民。据统计,“千企帮千村、脱贫奔小康”活动中民营企业已投入资金39.63亿元,帮扶项目共1451个,省级结对帮扶的58个村共确定帮扶项目90余个,安排资金达2956.7万元。
有一种情深系荆楚
无论是武陵山区“输血”修路,还是幕阜山区“造血”帮扶,这些成功的扶贫范本归根到底源自于组织的引领。
湖北省的光彩事业指导中心成立于2004年,为了确保它的“战斗力”,省里把它放到省委统战部经济处,这就为全省光彩事业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紧接着,又积极督促指导市州加强光彩会组织建设,目前已实现了全省17个市州光彩组织事业全覆盖。
组织建立了并不意味着万事大吉。通过实践认识到,光彩事业是否开展得有声有色,秘书长是关键。十几年来,湖北坚持每年组织一次市州光彩会秘书长培训,适时召开市州光彩会秘书长会议,通过以会代训、理论辅导、学习研讨、经验交流和领导讲话等方式,有效地提高了光彩会秘书长的综合素质和工作水平。值得一提的是,每次的培训都会强调一句话:“光彩事业要用‘情’去做”。毕竟,光彩事业不是一项命令式的工作,更不是党委、政府绩效考核的内容,它的特殊性是要调动千千万万先富起来的人去帮助那些贫困地区和群众。
光彩事业的顺利开展,从另一层面而言,得益于湖北深厚的历史沉淀。春秋战国时期的范蠹一生三散其才被誉为“商圣”,这种精神一直传承到今天的楚商。我们欣喜地看到,无论是光彩事业的工作人员还是民营企业家,他们踏着先贤的足迹,让“致富思源、富而思进、扶危济困、共同富裕、义利兼顾、德行并重、发展企业、回馈社会”的精神洒遍荆楚大地。
2005年以来,湖北省光彩事业促进会先后举办了“中国光彩事业大别山(黄冈)老区行”、“中国光彩事业三峡库区(宜昌)行”、“中国光彩事业襄樊老区行”、“中国光彩事业走进恩施州”、“中国光彩事业孝感(老区)行”和“中国光彩事业荆门行”等10余场(次)“光彩行”活动,共签约项目687个,投资额2038.252亿元,捐赠资金3.12亿元,邀请6000多个企业家到湖北来投资兴业,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深受地方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好评,“光彩行”活动也因此成为湖北光彩事业的一个知名品牌。
2013年,湖北省光彩事业促进会借鉴过去多次成功开展光彩事业行活动的经验,在京津冀成功举办“饮水思源光彩十堰行”招商投资项目推介会,其中在北京签约25个项目、投资金额285亿元,在天津签约10个项目、投资金额105亿元,在石家庄签约18个项目、投资金额124.3亿元;在北京、武汉、恩施举办“光彩事业走进夷陵山区(恩施)”旅游项目招商推介会,其中在武汉签约35个项目、投资金额110亿元,在恩施签约10个项目、投资金额67.1亿元。
2014年举办了“光彩事业湖北幕阜山区(咸宁)行”活动,主体活动期间,咸宁市与多家企业签约项目62个,总投资546.79亿元,涉及汽车零部件、装备制造、生物医药、食品饮料、建筑建材、光电子、包装印刷、节能环保等类别。
除此之外,湖北省光彩事业促进会还扎实开展“民企联村”活动为非公有制企业牵线搭桥。活动中,引导广大民营企业在自觉自愿的前提下,采取一企帮一村,一企帮多村或多企帮一村等多种形式参与新农村建设,有效地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全省参与新农村建设企业达1406家,实施项目4661个,村企结对5850个,帮助8.7万农户脱贫,帮助脱贫人数达25.8万余人,增加农民收入47万余元,培训农民工15.7万余人,安置就业33万余人。2013年以来,在原有“民企联村”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借助全省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理想信念教育实践活动,在非公有制企业中广泛开展了“千企帮千村、脱贫奔小康”活动,发动全省1000多名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与1312个贫困村结对子,通过落实一个以上经济产业项目、帮扶一批基础设施建设、培训一批富余劳动力、开展一系列扶贫惠农公益活动、健全一套推动村企共建工作机制,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回馈社会、造福人民。据统计,“千企帮千村、脱贫奔小康”活动中民营企业已投入资金39.63亿元,帮扶项目共1451个,省级结对帮扶的58个村共确定帮扶项目90余个,安排资金达2956.7万元。
此外,湖北省光彩会举办“民企携手湖北,共促中部崛起”和首届楚商大会活动。在湖北省直有关部门和各市州的共同努力下,经过认真组织筹备,2012年5月23日至24日,“民企携手湖北共促中部崛起”主体活动在武汉举办,中央统战部、全国工商联、湖北省委省政府有关领导出席并发表重要讲话,来自国内外600余位知名企业家参加活动。活动期间全省各地与全国民营企业签约项目共计728个(其中50亿元以上大项目56个),投资总额10298.5亿元,其中合同项目358个,投资总额4661亿元。2013年11月4日至7日,全国工商联、中国侨联、湖北省委省政府在武汉举办首届楚商大会,全省各地签约项目433个,投资总额6240.16亿元,其中合同项目290个,投资总额4020.26亿元;协议项目143个,投资总额2219.9亿元。其中,各类商会及会员企业投资湖北项目总额989亿元。
围绕湖北省经济建设重点和扶贫开发事业总体目标,湖北省光彩会以项目推动为重点,在积极实施光彩事业项目的同时,组织引导广大民营企业家兴办光彩扶贫项目,以项目带动困难地区发展经济,帮助贫困地区群众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取得了显著成效,为湖北扶贫开发事业提供了有力支持。
2009年,湖北省光彩会捐资1500万元在全省贫困地区建设了28个涉及农村安全饮水、道路、学校、农村卫生室建设等扶贫项目,惠及群众30余万人,受到当地政府和人民群众好评。2010年湖北省光彩会又捐资1000万元,在县市区建设了100个光彩扶贫项目,有效地改善了贫困地区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2011年湖北省光彩会捐资300余万元,建成20个光彩扶贫项目,全年湖北省新增光彩事业项目885个,参与企业1619个,到位资金74.771132亿元,培训人员6.8667万人,安置就业11.5962万人,带动脱贫7.9525万人。
在支持新农村建设中,2012年组织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支持支农惠农“三万”活动,湖北省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共捐款捐物达8116.38万元。2014年“扶贫日”活动中,积极动员湖北省民营企业和商会认捐,共捐赠扶贫资金2067余万元。
在参与扶贫公益事业方面,湖北省光彩会首先开展了“感恩行动”。先后在革命老区牵头组织召开了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洪湖感恩行动大会、大悟感恩行动大会和红安感恩行动大会,推动感恩行动在湖北省展开,促进了湖北省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参加湖北省感恩行动的非公有制经济人士达1533人,帮扶“三老”人员6051人,各类帮扶资金近3亿元,捐赠实物价值720万元,采取招工、培训等方式帮扶35270人。此外,捐资助学方面,组织湖北省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先后在革命老区、贫困山区等捐资兴建、扩建“光彩学校”116所。再者,支持抗震救灾方面,在抗击低温冰冻雨雪灾害、四川汶川地震、雅安地震等自然灾害中共动员组织民营企业捐赠1.2亿余元。
20年来,湖北光彩事业促进会针对企业“修炼内功”,同样作出了许多探索,其中,“直通车”服务机制以及走访企业机制成效显著。
坚持每年召开湖北省民营企业家代表座谈会,为湖北省领导与民营企业家架起直接沟通的桥梁。在座谈会上民营企业家可以直接向省领导和有关部门反映情况,很多问题相关部门当场就能拍板解决。
同时建立走访企业机制。大力开展“进万家民企,促跨越发展”活动,组织各级党委、统战部、工商联联系走访了非公有制企业1.5万多家,形成了《湖北省民营企业100强调研报告》《湖北省小微型企业发展研究报告》《湖北省民营经济发展报告》等调研报告360多篇,向企业送去政策汇编3万多套,为企业提供各类信息近两万条,帮助企业梳理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1万余条,帮助企业建立健全党组织2599个。这项活动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了翔实的研究依据,得到了全哲洙同志的高度肯定。
走光彩路、行光彩事、做光彩人,如今已在湖北民营企业家中形成共识。作为理想信念教育的一部分,它越来越成为民营企业家精彩人生的最好诠释。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2015年11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