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
  • 义利兼顾以义为先自强不息止于至善

当前位置: 首页>光彩行专题>中国光彩事业黄冈(红安)老区行>媒体报道

胡伟平:创业不忘家乡人

发布时间: 2015-11-11

胡伟平:创业不忘家乡人

  胡伟平,男,汉族,1967年10月6日出生,湖北省红安县人,1984年6月参加工作,2000年毕业于湖北省省委党校函授学院经济管理专业(本科)。现任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理事、住建部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工程管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工商时报》理事会常务理事、红安惠农基金会理事。湖北昌信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博问投资(上海)有限公司董事长、长江村镇银行监事长。2013年至今,胡伟平出席南非金砖国家工商论坛,首届中俄(哈尔滨)经贸博览会,2014巴西金砖国家商业论坛。先后多次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
  胡伟平1967年出生于中国第一将军县——湖北省红安县。红安县优秀的传统民族文化和老一辈革命家创造开辟的红色文化,在这一片革命老区的土地上传承着、生长着,交相辉映,影响着新一代的红安人。胡伟平就是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步伐,在这一片红色的热土上成长起来的民营企业家。
  乐善好施的基因生长在红安县这片热土的胡伟平,生来便有一副古道热肠。他18岁参军,一个月津贴只有7元,但在火车站见到没有钱买票的老人时会毫不犹豫地伸出援手。而从部队退伍以后,他没有选择进入收入比较稳定的企业,而是以一个军人无所畏惧的气魄,投身到风起云涌的市场经济的浪潮中。
  80年代,胡伟平搜罗了10辆重型汽车,跑起矿石运输等生意。因为头脑灵活、能干、肯吃苦,胡伟平掘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1992年,胡伟平购买了一辆桑塔纳,成为了红安县第一个购买轿车的人。但胡伟平并没有因此而满足,在经过详细的计划和周密的考察后,他开始大胆进军房地产行业。资金困难,他就把桑塔纳卖了,买了6亩地,开发出3万多平方米商品房。而就在这个时候,家乡桃家边的乡亲们要修路,资金不够找到了胡伟平,尽管因为投资新项目自己也捉襟见肘,但是胡伟平还是毫不犹豫地拿出5万元支持乡亲们修路。
  致富不忘家乡。2003年,他注册成立了湖北昌信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从此开启事业发展的快车道。10多年来,公司开发建设的足迹遍布红安县的大街小巷。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是胡伟平心中永远牢记的作为一个有良心有抱负的开发商的责任。
  在项目的建设中,他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努力让公司每一个楼盘都高于和优于政府标准和周边同类项目,用一个个优秀的建筑工程,回馈他深爱的父老乡亲,美化着行进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家乡。
  不忘家乡养育恩
  胡伟平感激家乡人民的养育之情,对红安的发展更是关心备至。2012年,他向“红安县惠农基金会”捐款300万元;2013年红安县举办热气球比赛,他资助50万元;胡伟平对于社会公益事业,尤其是可以造福广大人民的社会基金和文化体育事业非常支持,多次从公司紧张的资金中拿出一部分对它们予以扶持:公司先后向中国惠农公益基金会、中国友好协会和平基金会、《铁血红安》电视剧组、中国红安首届国际热气球节捐款。近年来,他累计向社会捐款500多万元。
  2010年,湖北昌信房地产公司用雄厚的实力和过硬的资质竞标成功,夺得红安政府工程“鑫黄安广场”的建设权,此项工程位于红安县城中心地段民主街北段,作为红安县地标性建筑,设计楼层19层,项目经过两年多的建设,于2012竣工。该大厦是红安县集商业和居住为一体的地标性高端建筑之一。
  湖北红安昌信文化新都,是红安又一跨越性标志建筑。项目占地面积8000余平方米,26层高楼,是红安县在建和已建的楼层最高、单体建筑面积最大、商业面积最大、地下停车场面积最大的现代化大厦,是将军县内新的现代化地标建筑,是红安县城市建设取得突出的成绩新见证。此外,这两个项目还带动红安县200多人就业。
  2015年,胡伟平的公司与红安县人民政府签约,拟投资20亿元,建设一座大型的体现红安文化特点的文化旅游综合体。矢志不渝为老区的文化旅游事业添光加彩。这就是极目楚天下·红安大观园项目,包括将军风采、唯楚有才、二十四孝图、婚庆广场、儿童乐园和双语幼儿园。有机地将红安县的历史特色与现代时尚结合起来。“我们会把红安县将军们领导的典型战役运用声、光、电等手段进行还原,包括李先念领导的“中原突围”,让游客们切实地感受到将军们“神”的一面,更好地学习、传承革命精神。”
  值得注意的是,该项目是建立在城中村改造的基础上,该村村民房屋大部分修建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其中二、三层的小楼只占30%左右,其他大多为土木结构的平房。多年以来,村民老式住宅,没有统一的规划设计,建筑质量参差不齐;村民的生活没有统一的管理和服务,处于一种自我约束和无序发展的状态;村民居住区紧邻数处池塘,地势低洼;村中主要交通道路不足6米宽,并且随所在地的地势起伏,不利于村民的出行,有安全隐患;村内主要房屋面貌陈旧,年久失修,不少房屋已经整体沉降,墙体开裂,属于不适于居住的危房,存在严重的消防及安全隐患;村内没有专门的垃圾处理设施和公共厕所,房前屋后垃圾遍地,污水横流,牲畜粪便随处可见,这些不仅影响村区的环境面貌,而且不利于村民的文明生活和身心健康。该项工程涉及到350户村民的住房,问题纷杂,责任重大。但是胡伟平没有多想,而是干脆地接过这项任务,主动为当地政府和百姓排忧解难。
  此外,该项目能够促进红安县文化旅游事业的发展,推进城市双改工作的开展,提升城市形象,为红安市民及周边人民提供一个休闲、娱乐和旅游的好去处,成为武汉市大观园和旅游目的地,从而拉动红安第三产业发展。
  “自己在外面发展好了,就应该回馈家乡。”胡伟平憨厚地笑着说。
  勇于承担社会责任
  胡伟平在企业的经营中,并不把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作为自己和公司的追求,而把项目的社会效益始终放在重要的位置去抓。多年来,公司先后承建了一些旧城改造项目。这些项目,投入大,建设工期长,经济效益并不明显。但是它们关系着民生,关系着城市形象改善与否,具有重要的社会效益。他说,能改善居民居住条件,为政府分忧,提升城市的形象,不赚钱,少赚钱,我们也要把这些项目做好。
  除了致力于红安的建设,胡伟平的企业也帮助到了其他地区。他与黑龙江省密山市政府签订了大型棚户区改造项目——学府林苑工程的建设协议。这是当地最大的棚户区改造工程。美丽而宽广的东北黑土地上将崛起一座崭新的现代化居民新城。他从规划之初就决心做出一个外观时尚、功能齐备的高端电梯小区。他说,我们一定要漂漂亮亮地建好学府林苑项目,为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复兴,为密山人民居住环境的改善,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致富不忘国家。这个打工仔出身的复员军人做事做人都表现出一个共产党员的崇高品格,也一直不忘奉献社会,创业起家的他持续捐资办学,几年时间内资助了数个大学生;汶川地震、玉树地震他都以个人名义捐款数万元。
  当人们问他为什么这么热心公益时,他说:“我是农民的儿子,是党的儿子,感谢国家政策的扶持,才有了今天的我,为社会奉献一片爱心,是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作者: ■本报记者张文燕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2015年11月11日

 

附件下载:

  •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阜外大街35号
  • 邮箱:guangcaishiye@sohu.com
  • 微博:中国光彩事业基金会
  • 微信:中国光彩会lguangcai_sy
  • 联系人:蔡文思
  • 电话:010-88386208
  • 传真:010-88386209
  • 邮编:100037
微信
微博

京ICP备18059431号

中国光彩事业基金会  主办

开发单位  北京中科聚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