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
  • 义利兼顾以义为先自强不息止于至善

当前位置: 首页>地方动态

四川“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小记

发布时间: 2019-08-23

   完成脱贫攻坚战之后,如何保持可持续脱贫,拉开的将是乡村振兴的大幕。去年6月,全国工商联组织34位知名民营企业家向全国民营企业发出倡议,号召民营企业参与到乡村振兴战略中来。从“万企帮万村”到乡村振兴,全国工商联号召民企要更加积极、有序地参与其中,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目标、更有力的举措,在完成脱贫攻坚的基础上,助推乡村的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如何继“精准扶贫”之后,压茬推进“乡村振兴”,四川“万企帮万村”行动提供了示范。

 

四川省人民政府新闻办的数据显示,到2018年底,四川全省贫困人口减贫幅度达到88%,贫困村的退出率达到85%,贫困县摘帽率达到57%。这样的脱贫摘帽力度和规模空前,创造了四川减贫史上的最好成绩。

作为四川社会扶贫的中坚力量,四川“万企帮万村”行动在其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四川省工商联的数据透露,截至2018年底,四川“万企帮万村”行动先后组织7.5万多家民营企业、商(协)会参与脱贫攻坚,实施帮扶项目12020个,6380家民营企业和商(协)会与6142个贫困村建立了结对帮扶关系,结对投入资金173.1亿元,帮扶贫困群众80.7万人。其中,参与凉山彝族自治州深度贫困帮扶企业309家,帮扶项目880个,293家民营企业、商(协)会与489个贫困村建立结对帮扶关系,投入资金9.4亿元,帮扶贫困群众12万人。

“我们坚持以产业振兴、生态振兴、文化振兴、组织振兴、人才振兴促进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和生活富裕,夯实‘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基础,推进四川省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全面发展。”最近,四川省工商联副主席袁明这样对本报记者说。

■■抓稳产业兴农“牛鼻子”

凉山州布拖县,大凉山区的深度贫困小县,那里的中草药附子如今十分有名。

凉山附子的出名得益于一位大凉山企业家20多年来的坚守和推广。他就是全国人大代表、好医生药业集团董事长耿福能。1998年,好医生药业集团成立,耿福能就将中药材种植和扶贫紧密结合在了一起。2016年,四川“万企帮万村”行动开展以来,四川好医生药业集团积极响应号召,加大了复制扶贫模式的力度。

四川好医生药业对口帮扶布拖县火灯村,以产业扶贫为支撑,帮扶全村170户农民种植附子230亩,收获附子159.8吨,销售收入139.2万元,户均收入8188元。企业辐射带动全县6个乡镇28个村种植附子5000亩,产值2500多万元,4000多户农民增收脱贫。

耿福能说:“要共同富裕,就要找到一种比较持续可行的经济发展模式,让我们的后人能够沿着经济发展的这个路线走下去。”

企业获得生产原材料,农民获得土地的收益。好医生药业找到的路子,是一条可持续脱贫的路子。“产业兴旺”,是精准扶贫的重要载体,更是乡村振兴的核心。只有乡村产业兴旺,才能从根本上帮助农村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四川省坚持以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切入点,引导企业发展乡村新产业新业态。袁明介绍,四川省参与产业扶贫企业2359家,结对帮扶2777个贫困村,投入资金65.59亿元,实施扶贫项目3059个。“这一发展势头很稳。企业积累了不少经验,这些涉农企业很有发展信心。”

找到了好的组织生产模式,还要在市场的终端找到更多的对接市场的办法。四川省以消费扶贫为牵引,有机衔接产业扶贫和消费扶贫,形成了全产业链扶贫模式,畅通产销对接渠道,把贫困地区农产品销往千家万户,确保贫困群众稳定脱贫致富。

2018年11月,四川“万企帮万村”行动发起了以“大家来采购、人人献爱心”为主题的“万企帮万村”消费扶贫月活动,通过全国工商联“联成E家”“四川扶贫馆”和四川省“万企帮万村”消费扶贫平台,打通线上、线下双渠道,动员了330家商(协)会、1680家民营企业和63235名爱心人士参与活动,完成扶贫产品交易额32.4亿元。今年3月14日,四川省工商联系统召开“坚定信心跟党走,消费扶贫再出发”动员大会,再一次号召、引导民营企业助力消费扶贫,帮助贫困地区脱贫增收。

此外,人才振兴是乡村全面振兴的关键支撑,四川“万企帮万村”行动在振兴乡村人才体系上也积累了经验。四川省参与贫困地区人才培养企业718家,投入资金4378.5万元。例如,香之湖养老服务公司专业培育石雕砖雕、木工细作等“乡村工匠”,不少技工成长为行业标兵。公司还筹划成立乡贤理事会,建立乡贤理事会馆,搭建起乡贤回归乡村的纽带,希望吸引更多乡贤“反哺家乡”。

■■以“两山”理念促绿色发展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许多四川民企正是运用这样的理念,推动农业农村绿色发展。这些项目既是扶贫项目,也创造了未来乡村生态宜居的重要基础。

保护与适度开发相结合,是这些项目的突出特点。四川华中建设集团充分利用蓬安县利溪镇花房子村良好的生态优势,建设野生动物保护园,打造了民众科普教育基地和野生动物救助站,花房子村蝶变“网红村”,带动村民走上了致富路。

四川平武县有高达90%的森林覆盖率,还拥有1000多亩的野生珙桐林等生态资源。四川工商联支持上海易阁建筑设计公司将平武县海号村打造成为“易阁柏杨乡情小镇”,引导民企与当地群众一道发展民宿旅游。帮扶企业、扶贫干部和乡村干部不断宣传,引导群众改变不良卫生习惯;带领群众清理陈年垃圾、村内沟塘和畜禽粪污等农业生产废弃物,有效改善乡村环境。如今,当地乡村民宿旅游真正实现百姓富与生态美的统一。

还有蒲江县明月村,旅游合作社投入6000万元,按照传统的川西民居风格,统建明月新村;投入近400万元完成“谌塝塝”微村落建设;实施文创院落改造和林盘修护项目28个;全力推进垃圾、污水、厕所“三大革命”。目前,已建成雷竹6000亩、茶园2000亩、松林1000亩、绿道8公里。“人、境、业”和谐共生的美丽宜居新乡村已经落地生根。

■■培育新乡风

民企下乡,带来了资金、项目,也把先进的文化观念带到了乡村。袁明告诉记者,许多下乡民企开展了“送文化下乡”活动,助推培育文明乡风,既送政策下乡,更移风易俗,弘扬乡村向善美德,让村民有更多认同感、获得感和幸福感。

四川金房物业集团帮助乡村设置宣传栏、文化墙和黑板报等载体,通过图文并茂、浅显易懂的表达方式,挖掘农耕文化和民俗文化,宣传党的路线方针和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既美化了村容村貌,又激发了群众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的热情。

四川国际招标公司为18个贫困地区捐建87个“梦想图书室”,捐赠《弟子规》22.95万册、学习用具等,为村民创建了良好学习环境。走马羌寨文化旅游公司持续挖掘羊皮鼓舞、社火、手工刺绣等独特的羌族文化和茶马古道文化,不断推进文化与乡村旅游结合。

蒲江县明月村注重以文化创客、艺术家和学者为桥梁,打造文旅融合振兴乡村之路,设置“陶艺博物馆”“书画展览室”等公共文化空间,不断用文化艺术的熏陶激发乡村新活力。四川省工商联指导平武县开展了“文明村镇”“最美家庭”和“道德之星”评选,树立道德榜样典型,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助力乡村治理,工商联与民企也在发挥作用。四川省工商联机关党总支与定点帮扶的平武县仙坪村、石人村党支部分别结成帮扶对子,协助开展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和乡村治理示范村镇创建,建立健全村规民约、道德评价、乡风监督“三大体系”。工商联系统引荐企业定期开展送法律下乡服务和法纪道德教育,通过典型案例剖析,引导群众学法懂法守法用法。仙坪村和石人村(包括在外务工人员)目前已连续4年无违法案件。

袁明表示,下一步,还是要紧紧抓住东西部协作扶贫契机,组织动员浙江、广东民营企业来川和异地四川籍企业家回乡参与“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和乡村振兴战略;成立四川省工商联乡村振兴研究促进中心和美学研究会;加速推进“精准扶贫+乡村振兴”“十县试点、千村示范”工程。

附件下载:

  •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阜外大街35号
  • 邮箱:guangcaishiye@sohu.com
  • 微博:中国光彩事业基金会
  • 微信:中国光彩会lguangcai_sy
  • 联系人:蔡文思
  • 电话:010-88386208
  • 传真:010-88386209
  • 邮编:100037
微信
微博

京ICP备18059431号

中国光彩事业基金会  主办

开发单位  北京中科聚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