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
  • 义利兼顾以义为先自强不息止于至善

当前位置: 首页>地方动态

让手艺人养活自己养活家

“依文绣梦计划”探索民族手工艺精准扶贫创新之路

发布时间: 2019-09-24

 

    “让手艺人喂着鸡、养着鸭、抱着娃、绣着花,养活自己养活家。”这是依文集团一直倡导的精准扶贫核心理念。
    依文集团创建于1994年,经过25年的发展壮大和商业化运作,目前是国内时尚、文化领域的龙头企业,业务范围包括服装、服饰、职业装、时尚管家服务、中国民族民间传统手工艺开发、文化创意、股权投资等多个领域。
    依文·中国手工坊由依文集团创立,根植和服务于我国偏远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用可持续的市场化运作和国际化订单对接方式,以文化扶贫助力经济脱贫,走出了一条文化自信的新路子。
    中国式扶贫 世界性表达
    经过5年贵州地区的落地实践,依文·中国手工坊目前已探索出一套既能解决偏远贫困地区民族传统手工艺挖掘、传承和保护问题,又能实现精准扶贫,使贫困地区手工艺绣娘能够通过手艺获得持续收益,从而达到永久脱贫目标的产业模型。
    “绣梦计划”是依文·中国手工坊在贵州作出的一个完整的精准扶贫实践模型,同时具备一定的全国可复制性,未来在云南、广西、四川、新疆等地的偏远山区和藏、羌、彝、壮等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均可推广,其产出的纹样、绣片等传统民族元素结合时尚化的设计提炼作为附加值较高的工艺产品通过电商平台卖向全球,实现了“中国式扶贫,世界性表达”的现实意义,走出了一条文化自信的新路,扶贫意义巨大。
    2019年春节团拜会,习近平总书记亲切接见各界代表,依文集团董事长夏华汇报了依文?中国手工坊带领八千多不同民族的深山绣娘一起创新,脱贫致富。总书记说:“这个好!一定要把她们带到国际上,把这些产品国际化。”
    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依文·中国手工坊“绣梦计划”精准扶贫制订了一套完整的扶贫体系。
    贵州大山里这些传统手工艺绣娘,除了擅长自己的手工技艺之外,没有其他的经济来源和工作经验,而“绣梦计划”就是让她们可以通过祖祖辈辈传承下来的手艺承接订单,实现脱贫。首先,手工艺绣娘干着自己喜欢干的事情,干着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这些手艺,这个过程是快乐的,而中国手工坊团队利用自身的时尚行业优势、大数据资源及科技手段,使数据库和接单系统链接上全球的订单资源,让订单能够通过商业化途径直接被绣娘承接,减少了中间环节;绣娘们通过培训后技能获得提升,高品质意味着源源不断的订单,在持续脱贫的同时,她们的手艺也得到了传承。
    依文·中国手工坊在贵州贫困地区的大山里建立的绣娘工作室和村寨手工艺博物馆已成为实现当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重要符号元素。以村寨手工艺博物馆建设为例:依文集团负责博物馆的选址、建设、装修、陈列、运营,并通过“公益众筹”等形式广泛凝聚社会各级资源,筹集建设资金,并通过“投资+订单”的双向导入实现项目收益,使村寨手工艺博物馆项目既能作为文化传承和保护的载体,又能契合当地的扶贫计划,拉动经济增长,特别是结合了绣娘工作室和村寨手工艺博物馆等民族手工艺文化要素在内的特色“绣梦之旅”旅游线路,能够让更多的人关注并了解贵州贫困地区浓郁的民族手工文化和淳朴的风土人情,并能够结合美丽乡村建设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带动当地整体文化产业生态的振兴和发展。
    人才培训带来人才反哺
    5年来,依文集团组织全球设计师资源与贵州贫困山区及少数民族地区绣娘进行了深度培训和交流,从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当地绣娘的技术水平,通过培训承接订单的方式给当地绣娘带来了可观的直接收益,解决了尤其是偏远地区绣娘一直面临的手工艺产品品质不高、市场化弱、订单难以为计、技艺难以传承的艰难现状,有效推动当地留守妇女就业和精准扶贫事业的发展。
    依文·中国手工坊团队每年在绣娘专项人才培养方向倾注了大量人力、物力。例如,2017年相继完成了晴隆县三宝彝族乡绣娘技能提升培训和册亨县绣娘技能提升培训。以晴隆县为例,晴隆县培训的绣娘已经全部纳入绣娘数据库中管理,绣娘的评级基本完成,绣娘前期订单以本地纹样工艺的绣片书为主,月收入可在2000元左右。同时,依文·中国手工坊在自身的绣娘数据库平台上,针对绣娘的详细信息、综合家庭成员有工作能力者的比例、月刚需支出(例如医疗、教育等)、月收入情况等因素判定选择适合的重点扶贫对象,针对其手工艺级别、技巧、产品、纹样等给予在培训、实践、产品订单等多方面的提升,开展长期的业务帮扶支持合作。在培训过程中,扶贫绣娘将优先参与订单生产,并长期参与依文集团、依文·中国手工坊等重要渠道组织的商业活动,通过输出手工艺品绣品获得资金补贴,同时,优先推荐扶贫绣娘的绣品参与各类手工艺大赛,在参与过程中获得奖金及其他扶贫补贴。
大力发展民族手工艺数字化保护
    截止到目前,依文·中国手工坊已收集、整理并提取上千个传统手工艺纹样和千余位绣娘手艺人信息,并将这些数据信息录入到手工坊数据库系统中,将宝贵的民族手工艺文化通过数字化的方式实施有效保护。依文·中国手工坊数字化模型主要体现在通过科技和互联网手段,实现平台的数据化、标签化、IP化和公开化,下一步将陆续搭建设计师数据库、品牌数据库、产品数据库等,真正实现传统手工艺在商业应用领域的数据化与互联网化,并通过多样化的创意交流活动吸引全球品牌、创意、设计、艺术家等参与进来,共享多彩中国民族传统手工艺之美。
    诚然,对于数以千万计的基层手工艺从业者而言,数千或上万绣娘的精准扶持无异沧海一粟。依文·中国手工坊在贵州偏远贫困山区实施的“绣梦计划”精准扶贫模型的成功,更大的意义在于探索出了一条挖掘传承中华(地域/民族)传统文化、促进传统手工艺产业升级、吸纳大量基层手工艺从业者参与制式化生产从而实现脱贫,并且通过文化传播、品牌塑造、销售通路搭建完成产品销售,真正实现文化与商业的相互促进与模式闭环。前期阶段性的成功只是起点,在未来3到5年的时间内,依文·中国手工坊的阶段目标是“绣梦计划”精准扶贫模型惠及上万绣娘,在坚持既有模式保证既定目标实现的前提,进行更大力度地探索与尝试,使“发现-整理-创新-应用”模型覆盖更广范围、发挥更多功能、实现更大价值。
    依文·中国手工坊未来还将坚定不移地继续着这份事业,为当地百姓造福,为民间传统手工艺传承作出贡献,在激励中传承匠心,砥砺前行。

http://epaper.cbt.com.cn/epaper/uniflows/html/2019/09/24/06/06_60.htm
 

 

附件下载:

  •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阜外大街35号
  • 邮箱:guangcaishiye@sohu.com
  • 微博:中国光彩事业基金会
  • 微信:中国光彩会lguangcai_sy
  • 联系人:蔡文思
  • 电话:010-88386208
  • 传真:010-88386209
  • 邮编:100037
微信
微博

京ICP备18059431号

中国光彩事业基金会  主办

开发单位  北京中科聚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