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
  • 义利兼顾以义为先自强不息止于至善

当前位置: 首页>地方动态

民企“返乡回村”投身脱贫攻坚

发布时间: 2020-06-23

 

  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民营企业“返乡回村”,通过产业、消费、就业、公益等扶贫形式与嘎查村(“嘎查”系蒙古语,在汉语里是村的意思)和农牧民建立紧密利益联结机制,促进农牧民增收致富,为该市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凝聚民营企业力量。
  2018年,鄂尔多斯市委、市政府把“百企帮百村”行动纳入了全市脱贫攻坚三年行动计划,成立了由党委常委、统战部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出台了《鄂尔多斯市“百企帮百村”精准扶贫三年行动计划》,与各级工商联签订责任状,逐步形成了“党委政府统筹指导,相关职能部门协作联动,驻村干部、村‘两委’为主力军,民营企业进村帮扶”的工作局面。尤其是今年伊始,鄂尔多斯市委、市政府把“百企帮百村”行动纳入全市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五项工作任务之一,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引导鼓励更多民营企业深度参与产业扶贫,以产业项目推动嘎查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带动农牧民持续稳定增收。
  截至2019年年底,鄂尔多斯市811家民营企业结对帮扶687个嘎查村,实施帮扶项目341个,总投入资金5.32亿元,带动68473名农牧民有效增收。

  企业参与使产业扶贫成为主流

  鄂尔多斯“百企帮百村”行动参与企业多、覆盖面广,帮扶形式多样,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消费扶贫、公益扶贫、电商扶贫等都得到大力发展。
  从目前来看,该市687个嘎查村中产业扶贫占55.9%,总投入资金3.17亿元,产业扶贫成为主流。企业依托嘎查村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通过“企业+合作社+农牧民+基地+特色产业”等组织模式,构建“以帮扶企业为核心、专业合作社为纽带、辐射带动农牧民”的农牧业产业化联合体,走出了一条分工协作、要素融通、产业链闭合、利益共享的产业发展新路子。达拉特旗组建主导产业联合体26个,其中内蒙古华羊牧业有限公司通过“羊联体”模式与全旗300多户农牧民签订了合作协议,为农牧户提供无担保、无抵押贴息贷款,提供标准化低成本养殖饲料,全程技术指导和服务,打通了肉羊养殖产业“供、产、销”的各个环节,形成了以肉羊养殖为产业的联合体。

  促进农牧业发展模式新变革

  企业的参与使规模化、组织化成为鄂尔多斯市农牧业发展、农村牧区治理的新趋势,在土地确权完成的地区,存在几十年的地垄逐步被摊平消失,专业合作社遍地开花,农牧民逐步从土地上解放出来。乌审旗无定河农牧业开发有限公司流转200多户农牧民1.72万亩土地,建立合作社,鼓励农牧民和村集体入股,规模化种植有机水稻、水果等,不仅增收征地农牧民土地租赁收入,辐射带动周边农牧民帮助拓宽销售渠道,提高农副产品收购价格10%,还创收入股农牧民每户每年分红6000元,村集体每年分红5万元;鄂托克前旗中川三和农林发展有限公司先后投资1.1亿元,通过土地入股分红的形式,在蒙宁陕交界处的荒滩上开发利用严重沙化土地1.1万亩,“五统共赢(即统一品种、统一耕作、统一管理、统一服务、统一销售)”的运营模式,结对280多户农牧民规模化种植马铃薯,带动人均纯收入达到1.7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60万元。这是自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施以来,农村牧区出现治理经营模式的又一次大变革。

  企业下乡有效开发闲置资源

  企业下乡使农村牧区各种闲置的资源得到有效利用。内蒙古乐筑海心岛文化科技服务有限公司依托达拉特旗林原村市级乡村旅游示范村完善的乡村骑行道、农民闲置房等资源,按照“企业+村集体+农户”的发展模式,村集体把闲置的17套农房统一租回,企业负责统一装修改造成独具特色的民宿,形成“共享小院”“栋房花烛院”等旅游度假村。还把民宿周边的耕地以租赁回来改造成认领菜园,吸引周边城市居民到乡村旅游度假,体验采摘乐趣,使当地农民搭上旅游产业发展便车,开展广泛宣传促销活动,取得良好效益,2019年营业收入达到200万元;鄂尔多斯市弘基炜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在东胜区灶火壕村流转农民闲置土地2500亩,打造高标准农田基地、西口风民俗文化体验园、度假民宿、帐篷营地于一体的田园旅游综合体,实现以旅带产、以产带农,带动周边200多人就业,年人均增收约3万元。

  “以工哺农”成农牧区发展重要力量

  鄂尔多斯多家资源型企业走进农村牧区投资农牧产业,有效促进鄂尔多斯市农牧业的高标准、高质量发展。内蒙古伊泰北牧田园资源开发有限公司作为伊泰集团进军现代农牧业产业的重要战略举措,在杭锦旗发展规模化种养殖产业;乌兰煤炭集团在伊金霍洛旗札萨克镇投入1.2亿元成立大自然公司,引进屠宰加工生产线,形成种养殖、深加工一体化的产业链;蒙泰集团在伊金霍洛旗投资6亿元,开发了德州乌驴养殖项目,与红庆河镇1600多个村民签订了养殖协议,共同发展德州乌驴养殖;满世集团出资125万元在准格尔旗郑峁梁村发展温室种植项目等等。这些资源型企业负责人大多数出生在农村牧区,对农村牧区有深厚的感情,他们把工业积累的资金大量投向农牧业,长远来看这对鄂尔多斯农村牧区、农牧业发展意义重大。

  企农长效利益联结机制不断完善

  企业下乡推进农牧区治理结构的变化,推动了土地、草牧场资源的所有权、使用权和经营权“三权分离”,出现了资产变“资本”,农民变“股民”等新的长效利益联结机制,保障了农牧民收入稳定和持续提高。万正集团与东胜区泊尔江海子村结成产业帮扶联结机制,为村集体建成肉牛养殖场,结合万正酒业产业优势,免费提供酒糟,用作养殖场养殖饲料,推动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还依托“合作社+低收入家庭+特色产业+基地”的模式,组织有种养殖能力的30多户农户养猪,种植甜菜、小米、荞麦等经济作物和绿色杂粮,年底统一收购,2019年种养殖户人均纯收入达到1.5万元;内蒙古劲牛现代农牧业发展有限公司结对帮扶鄂托克前旗特步德嘎查,投入8700万元建成5.1万平方米养殖基地,启动肉牛养殖联盟计划,与嘎查牧民签订了产业捆绑发展协议,提供种牛和技术服务,保底回购牧民养殖的安格斯、西门塔尔等优质肉牛,帮助牧民分担养殖和市场各类风险,还带动了嘎查30余户牧户发展肉牛养殖产业。

  农牧业发展水平明显提高

  “企业下乡,规模经营”加快推进农牧业结构转型和新技术、新标准的应用,使鄂尔多斯农牧业高质量发展成为可能。鄂托克旗伊吉汗羊绒制品有限公司成立绒山羊细化保种专业合作社12家,每年投入200多万元,为合作社牧民提供保种细化养殖技术服务,把阿尔巴斯山羊绒的细度控制在15.5微米以内,有效提高阿尔巴斯山羊绒品质。还有内蒙古汇能集团尔林兔煤炭有限公司在伊金霍洛旗壕赖苏村投资260余万元建设椭圆管架温室大棚20座,种植珍贵、稀有的食用菌——羊肚菌;伊泰纳林庙灾害治理工程项目部在准格尔旗天顺圪梁村大力发展设施农业,规模化种植特色蔬菜瓜果等等。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下一步,鄂尔多斯市工商联将突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工作理念,严格执行“三区规划”,接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协调推动生态保护、生产发展、农牧民受益的有机集合,真正让“百企帮百村”精准扶贫行动成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战的重要举措,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力量和持久保障。

 

附件下载:

  •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阜外大街35号
  • 邮箱:guangcaishiye@sohu.com
  • 微博:中国光彩事业基金会
  • 微信:中国光彩会lguangcai_sy
  • 联系人:蔡文思
  • 电话:010-88386208
  • 传真:010-88386209
  • 邮编:100037
微信
微博

京ICP备18059431号

中国光彩事业基金会  主办

开发单位  北京中科聚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