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彩·西藏和四省藏区健康促进工程”藏区行
“光彩·西藏和四省藏区健康促进工程”是国家卫生计生委和中国光彩事业促进会联合实施的重要民生工程,旨在改善藏区医疗卫生水平,服务藏区百姓健康,传播科学的健康卫生知识,帮助当地群众树立正确的健康理念,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实现家庭健康、幸福的美好夙愿。中国人口宣传教育中心在充分总结“同心·幸福家庭工程”藏区行和2013年“光彩·西藏和四省藏区健康促进工程”藏区行走进西藏、青海工作经验的基础上,于2014年5月12日至23日,带领两支宣传医疗服务队伍走进云南,相继在迪庆州香格里拉县和维西傈僳族自治县开展健康促进宣传服务工作。
一、扎实工作内容,全方位开展健康促进
卫生计生事业关系着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也关系着千万家庭的幸福,是重要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中国人口宣传教育中心在策划和组织此次走进云南活动时,进一步充实健康促进宣传教育内容,在总结“同心工程”藏区行和2013年西藏、青海藏区行的得与失基础上,今年加大了培训力度,新增青少年健康促进版块,形成新的、多角度的健康促进工作模式。
(一)组建优秀专家志愿团队
此次健康促进活动邀请了来自北京协和医院、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中日友好医院等9家医院的10名医疗专家,服务领域涉及内科、儿科、妇科、产科、骨科、超声科、急诊、中医内科等多个专业,并在治疗疑难杂症方面拥有丰富的经验。这10名专家不仅专业技能过硬、诊疗水平高超,还具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亲和力和强烈的志愿精神,能够有针对性地为藏区百姓提供义诊服务,耐心地用通俗的语言为百姓讲解健康卫生常识,同时对当地医务工作者进行专业技能培训和临床指导。
以“倡导健康理念,传播健康知识,提升健康素养”为宗旨的中国人口宣传教育中心青年讲师团派出3名青年讲师,针对藏区中小学生的年龄和地域特点,制定出一套系统、成熟的面向当地小学高年级和初高中学生的青春期身心健康促进课程。
(二)扎实开展健康促进核心工作
藏区行宣传服务队在云南开展的核心工作主要涵盖三个方面的内容:面向当地医务工作者开展专业培训,面向农牧民群众开展义诊,面向少数民族学校学生开展青春期健康教育。
1、形式灵活的专业培训
10名专家分别在香格里拉县和维西县,对当地卫生计生工作者开展专业技术培训。培训通过专业知识讲座和临床带教有机结合的方式进行,突出“新、实、改”三大特点。
“新”强调新技术、新理念,即专业讲座内容以最切合当地实际的医学理论、介绍最新治疗理念和技术为主。“实”强调实用、实效,即通过开展临床带教,深入门诊病房,通过具体案例讲授正规科学的诊疗程序、分享实用的临床治疗经验。“改”强调改变、改善,即纠正当地医生在理论和实践层面存在的认识误区、知识盲点、不规范操作行为等。真正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出发前10名专家共准备70多节课程的培训课件,在实际讲课过程中,随时根据当地医生的需求和收治患者的实际情况调整讲课内容,并在讲座结束后将全部课件留给了当地。此外,各位专家还留下了自己详细的联系方式,以便当地医生随时请教问题。
由于各地区、各医院具体情况不同,宣传医疗服务小分队根据实际情况对培训形式进行及时调整。在香格里拉县,由于培训学员来源较广,专家团队采取集中授课的方式,将来自香格里拉人民医院、迪庆州藏医院、县建塘镇卫生院、县妇幼保健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县计生服务站的医务人员统一集中到指定会场开展讲座。而在维西,由于学员几乎全部来自维西县人民医院,讲座直接改为每天晚上在医院内进行,形成“白天临床带教、晚上集中培训咨询”的工作模式,最大限度利用时间为医生和群众服务。
10名专家在两县共开展45个课时专业知识讲座,培训当地医务工作者近600人。
2、义诊与临床带教有机结合
此次义诊实现了专家门诊坐诊、临床带教与入户看病的有机结合。除当天需要进行专业知识讲座的专家外,其他专家全部到县医院开展义诊服务和临床带教。专家可根据各科室门诊接诊量和病房病人情况,调整坐诊时间和病房临床带教时间。在维西县,除在县医院门诊及病房查房外,来自北京协和医院急诊科的徐腾达医生和清华大学玉泉医院的黄彦义医生还深入到当地百姓家中,为当地身患重病、无法到医院就医的4户人家的5名患者提供了上门义诊、带教服务。
将门诊坐诊、临床带教与入户看病相结合,一方面能够为部分前来就诊的群众提供更为完整的治疗服务,实现门诊就医、病房住院、制定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三个环节的无缝衔接,另一方面能够更加全面地对当地医务工作者进行培训,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有效地弥补其在诊疗各环节中的不足。
义诊期间,两县电视台都对活动进行了报道和宣传,甚至有周边区县的农牧民群众连夜走了很远的山路到达火车站、再坐几个小时的火车赶到县城找专家看病,有些群众错过了专家坐诊时间,专门赶到培训现场、专家住地以及就餐地点请专家诊治。11天时间,专家共诊治当地农牧民群众800余人,除在医院坐诊时间外,各位专家还常常在休息、用餐间隙为慕名而来的几十名患者进行诊治,并提出较为完整的解决方案。
3、青春期健康促进走进中学
青春期健康促进教育是此次藏区行走进云南活动的新增内容,通过在中小学生中广泛开展青春期生理与心理教育,传播健康卫生常识,从小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将健康促进工作从青少年抓起。
香格里拉县和维西县地处边远山区,由于条件有限,当地中小学生很难有机会获得有关青春期健康方面的科学知识。来自中国人口宣传教育中心青年讲师团的3名讲师用生动的语言、灵活的讲授方式,深入浅出地讲解了青春期基本生理常识、如何保护自己的身体、如何预防性骚扰以及如何正确地与异性相处等内容,帮助学生安全度过青春期。同时,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互动游戏,帮助同学们不断挖掘自身潜力、树立自信、学会团队合作,拥抱健康快乐的青春时光。
青春期健康教育讲座在香格里拉县和维西县均受到当地中小学校领导、教育部门和卫生计生部门的高度关注和热烈欢迎。原定在香格里拉县共开展4场讲座,但在学校老师和家长的强烈要求下增加至8场;在维西开展的4场讲座,平均每场都有近千名学生参加,在场地有限的情况下,当地学校还采用同步视频直播、体育馆授课、露天讲堂等方式,组织更多学生收听课程。
3位讲师先后在香格里拉县和维西县的6所中学、2所小学开展了12场青春期健康教育讲座,共计约7300余名中小学生受益。
(三)健康促进宣传与倡导贯穿始终
坚持“健康促进”理念宣传与倡导贯穿活动始终。在以往活动反馈意见的基础上,中心再次对汉藏双语版健康宣传海报、宣传册等进行了修订与完善,并根据藏区特点,针对文化水平较低人群,开发设计制作了以图片为主的《健康知识三字经》:睡前洗、晒内衣、保经期、早就医等,以通俗易懂、贴近群众的方式,广泛宣传健康生活常识。
培训会场和义诊现场均根据不同人群的不同需求,有针对性地张贴汉藏双语健康科普知识宣传挂图、发放健康科普知识读本,如在妇科和产科门诊张贴如何预防生殖道感染、住院分娩的好处等挂图,在医院大厅挂号收费处摆放科普知识宣传读本和“健康三字经”等,这种形式深受百姓的喜爱和欢迎,当他们拿到读本后说,我们还是第一次看到这么通俗易懂、制作精美的小册子。
活动现场张贴、发放的大量宣传挂图、折页、宣传读本等,深受当地医生和群众的欢迎,既满足了当地群众对基本健康卫生常识的需求,也解决了当地医生不知如何有效开展科普宣传的难题,同时也为当地医院进一步开展健康卫生宣传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学习模板,充分实现了在当地有效开展健康宣传与倡导的目标。
(四)开展深度业务交流
宣传医疗服务队在香格里拉参观了迪庆州藏医院,在院长的带领和讲解下,专家团队全面了解了藏医悠久的发展历史、与藏文化的密切关系、藏医的诊治原理、藏药的制作过程、藏医的医德及技术的传承等,在随后的业务座谈中,院长及各科医生代表详细介绍了藏医在当地群众生活中的地位,以及如何为当地百姓提供卫生医疗服务,并与各位专家深入交流了藏医与西医、中医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深入的业务交流既让专家们对博大精深的藏医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也启发了藏医院医生治疗某些病症的新思路。
专家团队就义诊、培训和临床带教过程中所见所闻、感受和思考,与香格里拉人民医院和维西县人民医院的相关医生进行了深入坦诚的交流,从引进和使用治疗药物、医疗技术与设备改善、流程规范管理、人员学习与培训等多个方面提出了中肯、切实可行的建议,为医院今后的改进和发展提供了宝贵的指导意见。
二、调整工作方案,多层面服务藏区人民
此次走进云南健康促进工作在“同心工程”和2013年藏区行项目实施的基础上进行了多层面的调整与改进,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藏区百姓的健康和家庭幸福。
(一)加大培训力度,提高“造血”能力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以往采取的直接为当地农牧民群众开展义诊的方式,的确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当地看病难的问题,但义诊时间和范围毕竟有限,且可持续性较差。
由于地处高海拔地区,这里的医院很难吸引到外地的优秀人才,现有医生中96%以上都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且学历不高,他们也曾尝试从外地聘请专家前来坐诊,但外聘专家往往留不住,最终还是只能依靠数量和能力都比较有限的本土医生。人才稀缺、人才梯队不健全已成为制约当地医院发展的重要因素。
因此,此次活动在方案设计上加大了培训的力度,重点加强对当地医务工作者的业务培训,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注重实效,针对实际病例开展现场指导,争取在有限的时间内切实提高当地医生的业务素质和水平,不仅为当地“输血”,更要提高当地“造血”的能力,为在当地培养起一支合格的医疗队伍做出我们的努力。
(二)新增青春期健康教育,健康促进从青少年抓起
青春期健康教育是此次活动中新增的内容,也是最具特点的亮点之一。此次活动开展的地区属偏远山区,教师资源严重不足,更没有专业的心理健康老师开展专门的青春期身心健康教育,加上当地学生普遍存在亲情教育不足、情感空虚等问题,如何科学引导学生正确看待青春期的生理、心理、异性交往、情绪情感发展成为学校和老师面临的难题。基于这样的现实需求,及时将青春期健康教育纳入活动之中,根据当地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具体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青春期健康教育讲座。
青春期是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关键时期,也是建立科学的健康意识、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重要阶段。想要真正实现健康知识普及、提高全民健康素养,就是要从青少年抓起。
(三)调整健康促进礼包发放方式,提高服务针对性
为进一步有效做好健康促进礼包制作发放项目,中心在总结”同心幸福家庭工程“——新生儿健康礼包发放工作的基础上,对健康促进礼包的发放方式进行调整,以提高服务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具体负责礼包发放部门由原来21个项目县人口计生部门调整为具备住院分娩条件的医院,目的是鼓励藏区孕产妇住院分娩,降低孕产妇及新生儿出生死亡率,促进家庭健康。
同时对发放流程进行了全面优化。一是,礼包数量需求登记申报。由宣传司和中国人口宣传教育中心联合发函,21个项目县符合住院分娩条件的医院,参照近三年住院分娩人数的平均数,向所在地市州卫生计生局(卫生局)进行申报,汇总后上报本省卫生计生委宣教处,由宣教处项目负责人上报中国人口宣教中心健康促进礼包项目组。二是,项目县礼包数量确认及配送。由中国人口宣教中心项目负责部门结合礼包制作总数,参照各地需求数量进行配送。三是,负责具体发放部门。由21个项目县具备住院分娩条件的医院指定部门和人员负责具体发放工作。四是,发放登记。由发放部门和发放人负责填写礼包发放明细表,领取人负责签字。
此外,为确保“健康促进礼包”免费发放更具针对性,具备住院分娩条件的医院可根据2014年下半年预计住院分娩的人数进行自愿申报。礼包的发放不但反映“光彩工程”和政府部门对藏区新生儿家庭的关怀,同时也解决了藏区新生儿家庭在经济收入方面确有实际困难的问题,某种程度上还解决了医院为了新生儿不被家里带来旧衣服的感染,强行产妇家属购买新生儿礼包的医患纠纷的问题。
三、落实后续工作,整装再出发
(一)切实做好健康促进礼包的发放工作
健康促进礼包的发放工作即将展开。中国人口宣传教育中心将严格按照发放流程,切实做好各项目县礼包数量的申报统计、确认、配送及发放各环节工作,指定专人对发放全流程进行监督和追踪,并及时收集各地反馈的意见建议,根据实际情况做出调整,最大限度确保“健康促进礼包”项目能够真正起到促进家庭健康、转变健康观念的作用。
(二)继续加大培训力度
继续坚持理论培训与实践操作紧密结合的原则,特别注重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在邀请专家、策划培训课程方面,充分做好事前调查与论证,详细掌握当地医生的实际水平和学习需求,结合当地患者实际情况和医疗条件,切实做到培训内容接地气,真正能够为当地医生和群众带来帮助与改善。
(三)全面拓展青少年健康促进教育
中国人口宣传教育中心将对此次在云南8所中学开展的青春期健康教育课程进行全方位的总结和评估,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了解和分析藏区青少年健康教育现状、特点及需求,对青少年健康教育课程进行修订和完善,对课程内容进行适当拓展。
邀请相关领域专家对青年讲师进行深度培训,并研究讨论对当地教师进行专业培训、提高当地健康教育师资力量的可行性。
截至目前,中国人口宣传教育中心已十进藏区,在打破传统的培训与宣传模式的同时,不断对方案进行总结、调整和改进,目前已形成一整套系统、成熟、接地气的活动方案和流程,且每次活动都能够在原有设计框架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地区、不同环境的不同需求,做出及时灵活的调整,确保活动圆满顺利完成,为改善藏区医疗卫生水平、服务藏区百姓健康、实现家庭幸福做出了应有的贡献,更为在藏区乃至我国经济文化发展相对滞后的边疆地区、边远山区开展健康促进工作,提供了有益探索和成熟、可供参考的模板。
中国人口宣传教育中心将在系统总结云南活动的基础上,对活动方案做出进一步的调整和改进,继续做好“光彩?西藏和四省藏区健康促进工程”走进甘肃和四川两省藏区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