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乡村振兴需要汇聚更多力量,激活乡村内生动力,使乡村走上可持续的自我发展道路。为此,广东省凝聚强大社会力量,充分发挥企业作用,探索出企业多维赋能乡村振兴的长效机制。
今年7月,2022年广东省扶贫济困日暨全社会助力乡村振兴活动举行,鼓励社会力量通过“千企帮千镇、万企兴万村”行动投身广东省乡村振兴实践。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6月底,广东省已组织发动各类帮扶企业13704个,帮扶村13292个,已开展对接帮扶项目8693个,累计投入帮扶资金127亿元。
“碧月”西瓜是国强公益基金会旗下的社会企业广东碧乡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与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合作育种的优质西瓜新品种,采用水肥一体化无土栽培技术,实现了立体吊蔓种植。向上生长的“西瓜树”颠覆了人们对瓜藤匍爬的传统印象,记者看到两名工人站在自动升降并且可以前后滑行的“吊车”车斗里,轻松自如地选摘熟瓜。“目前每亩可栽培1200株苗,亩产值可达2万元。”碧乡公司副总经理尹然平说。
连樟村从贫困落后的偏僻小村成为“幸福村”,离不开政府扶持和社会帮扶,其中就包括碧桂园集团的持续帮扶。碧桂园对连樟村的帮扶始于2017年,从帮助重点贫困户脱贫到开展美丽乡村建设,从激活文化资源带动乡村旅游到助力发展三产融合,再到建设连樟村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乡村振兴学院,碧桂园在连樟村进行了一系列乡村发展探索。
“产业园带动村民种出优质农产品,商超集团也将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进一步促进连樟村农产品‘扬帆远航’。”在“碧月”西瓜上市推介会上,盒马鲜生广佛公共事务部总监黄洁说。推介会后,工人们将“碧月”西瓜等水果特优品装入物流箱,搬上货车发往粤港澳大湾区各大商超。
广东梅州大埔蜜柚、广东茂名信宜三华李……一批批农特产品铺向全国各地市场。据了解,碧桂园目前累计转化帮扶的各类产品超过690款,累计销售额约4.1亿元,惠及超过17.5万农户。“在产业振兴方面,通过链接供给端,打开销售端,帮助乡村农产品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碧桂园集团党委副书记、集团乡村振兴办公室主任李静介绍。
隆都镇狮头鹅、两英镇茶叶、陇田镇番石榴、后宅镇海鲜等广东省汕头市多个乡镇的20多款优质农产品,从今年6月开始通过本来生活(深圳)科技有限公司的销售渠道端上深圳市民餐桌。汕头是深圳企业对口帮扶的地区之一,今年2月,本来生活就开始着手打造汕头农产品市场品牌,以消促产助力乡村产业振兴,并提出以“订单式农业+跨界服务型产品”为抓手,向原产地赋能,支持当地特色农产品打造可持续的“造血”发展路径。
种得好、养得肥、做得精、卖得出。事实上,市场化手段重塑了乡村产业链条,激发了发展活力。在产业链的后端,帮扶企业链接市场资源和社会资源,帮助乡村打通农产品销售的“最后一公里”。
广东省在新一轮帮扶中大胆依靠市场力量,碧桂园集团、本来生活等企业以“链接供应端、打开需求端”的方式,把乡村的生态资源、文化资源、农特产品资源等转化为特色产品推向市场,资源要素实现双向流动,帮助乡村建立起产业发展的长效机制并激发内在生长力。企业在乡村振兴中搭起了城乡两端的桥梁,不断激活乡村沉睡的特色资源,赋能“活化”、重塑乡村面貌。
长效化激发乡土活力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为培育更多技能人才,广东省持续创新培育方式,组建乡村工匠专业人才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在全国率先开展乡村工匠专业人才职称评价,聚焦开发广东省农村实用人才资源,重点突出实践、实操能力考核,让活跃在乡村一线的“土专家”“田秀才”脱颖而出,让人才引擎赋能乡村振兴。
在直播间、田间地头、基地冷库现场授课,教授栽培、保鲜、营销……广东省精勤农民网络培训学院推出的培训课程原本是面向农民的,没想到竟然吸引了大批城里人、年轻人围观。该学院通过数字培训,将农业营销、种植养殖技术、科学加工等类型的课程内容通过手机精准推送给有需求的农民,让农民可以在田间地头、工厂车间随时随地利用碎片时间学习。
碧桂园集团也为培养乡村人才赋能,不仅举办返乡扎根创业青年致富培训班,更为他们提供“设基金、建工厂、造品牌、送技术、拓市场”等全方位服务,帮助返乡创业青年提高创新创业能力,目前已帮扶超2万名返乡扎根创业青年,间接带动近4万名农户增收。记者了解到,目前碧桂园举办的这类培训班已覆盖帮扶县村干部约3.5万人次,间接覆盖困难人口约30万人次。与此同时,碧桂园还在帮扶村选聘“老村长”、与清华大学合作推出“乡村产业振兴领头雁培养计划”,培养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产业领头雁,通过打造“不走的乡村振兴工作队伍”,持续为乡村赋能。
各方社会力量多维度聚焦发力,正成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关键因素。万科集团深度参与广东省山区乳源瑶族自治县多镇连片乡村振兴工作。万科集团董事会主席兼总裁郁亮介绍,根据当地资源禀赋,充分发挥企业专业优势,万科提出了“最美瑶客共生振兴走廊、最美瑶客民俗绿道、最佳运动康养绿谷、最美田园风光绿带”定位,采用“绿道整合多镇连片资源”策略,努力把乳源打造成粤北地区乡村振兴典范。
企业对乡村输出的是市场化公司的眼界、资源和能力,而这正是乡村发展十分稀缺的资源。企业多维赋能下,不仅改善了帮扶乡村的产业结构、经济状况,还潜移默化地改变了人们的精神面貌。对于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共同富裕、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来说,这些改变都既必要且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