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
  • 义利兼顾以义为先自强不息止于至善

当前位置: 首页>万企兴万村>行动动态

“万企兴万村”行动动态(2022年第3期 总第3期)

发布时间: 2024-12-23 来源: 全国工商联

  编注:今年以来,贵州省“万企兴万村”行动领导小组成立7个走访调研组,围绕“万企兴万村”行动推进情况分赴全省9个市(州)开展走访调研,形成一批调研成果。全联农业产业商会通过引导助力、对接联动,积极组织会员企业参与行动,将贵州省作为行动试点地区,倾斜支持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发展特色产业。现选编贵州省1篇调研报告和全联农业产业商会与贵州省20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专题对接活动简报,供各地学习交流。

  

  

  贵州省“万企兴万村”行动领导小组

  赴黔南州开展走访调研报告

  316日至17日,贵州省“万企兴万村”行动领导小组第二走访调研组赴黔南州开展调研,先后走访罗甸县、三都县,通过实地走访、座谈交流等方式,听取全面推进“万企兴万村”行动以及民营企业参与情况,详细了解民营企业项目运行状况、存在困难问题、与乡村振兴衔接情况和工作意见建议,认真分析黔南州“万企兴万村”行动的成效及存在困难,研究提出进一步推进全省“万企兴万村”行动的对策建议。

  一、落实“万企兴万村”行动部署,工作有序开展

  (一)强化组织推动。州县两级均成立“万企兴万村”行动领导小组,出台了《黔南州“万企兴万村”行动实施意见》,明确了各成员部门职责分工,构建起推动“万企兴万村”行动的“四梁八柱”,统筹推进、部门联动的工作推进机制日益完善,形成齐抓共管推进工作的组织合力。截至202112月,州县两级全部召开“万企兴万村”行动启动大会。

  (二)积极拓宽渠道。成立黔南州服务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领导小组,联合县(市)形成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工作合力,搭建“万企兴万村”行动信息发布、供需对接、金融服务等平台。抢抓东西部协作帮扶机遇,积极对接广东粤黔协作工作队黔南组争取对口帮扶工作支持,州工商联牵头拜访广东对口地区工商联,促进两地商会、民营企业交流,广东援黔企业家联合会正在加快筹建黔南州广东商会,积极拓展粤商助力乡村振兴工作渠道。

  (三)强化利益联结。在夯实“百企帮百村”行动结对帮扶关系的基础上,加快推广“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合作社+农户”等模式,引导商会和民营企业积极吸纳农户进入产业链条,鼓励企业以技能培训、农户入股、委托经营等形式灵活带动农户增收。采取土地流转补助、税收优惠和政策引导等扶持措施,鼓励以村、组为单位发展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增强“串联两头”的能力。

  (四)创新金融服务。充分做好配套服务保障措施,围绕民营企业融资需求,进一步落实小微企业普惠金融政策,优化程序、简化流程、提高效率,让企业轻装上阵,全身心参与万企兴万村行动。2021年,农发行黔南州分行累计投放普惠小微企业贷款1.17亿元,较上年度增长46%;农业银行黔南分行加大农户贷款投放力度,农户贷款余额19.8亿元、较2020年初增加6亿元,“惠农e贷”余额18.4亿元、较2020年初增加6.3亿元。

  (五)营造良好氛围。持续开展宣传引导,在《黔南日报》开设“乡村振兴·黔南民企在行动”专栏,发掘展现民企在助力乡村振兴开新局中的新做法、新进展、新经验,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连续报道《小辣椒成就大产业》《发挥民企优势助力乡村振兴》《让刺梨成为助民增收的“致富果”》《真帮实干助力乡村振兴》等典型案例,增强参与行动民营企业的荣誉感、自豪感。

  二、“万企兴万村”行动稳步推进,工作亮点纷呈

  (一)企业发展与群众增收实现双赢。黔南州紧密结合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新形势、新要求,通过村企联建着力增强脱贫地区自我发展能力,发挥“百企帮百村”行动基础性、导向性作用,引导企业结合乡村产业基础开展结对,倡导企业通过产业帮扶、就业帮扶、公益帮扶等多种形式,助力共同富裕、村企共兴,实现企业盈利与农户增收双赢。罗甸兆丰农业科技推广有限公司积极响应罗甸县“万企兴万村”行动号召,通过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建成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1100亩,火龙果年产量可达1500吨以上,产业增收效益辐射周边30多个村500余户脱贫户,带动了农民增收,壮大了集体经济。

  (二)巩固成果与深化合作加快过渡。通过教育引导、企业自愿、产业扶持等形式鼓励民营企业参与“万企兴万村”行动,进一步巩固“百企帮百村”精准扶贫行动村企结对关系,深化产业合作的深度和广度,农户参与程度更加深入,村企结对更加稳固,利益联结更加紧密。福泉环保城发展有限公司通过科技创新,在茶、水深加工、紫砂产业发展、大健康、养殖业污染治理、文旅等多方面对仙桥乡产业发展进行科技帮扶;组织47名村民前往宜兴学习紫砂制作技艺,通过紫砂产业化带动多村受益,增加就业。惠水县佰草园中药材种植开发有限公司结对惠水县芦山镇芦山村,采取土地入股、资金入股、劳务入股等方式,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运营模式,实现农户向园区股东、种药能手、产业工人身份的转变。

  (三)面上推进与点上突破有机结合。采取试点先行、点面结合、以点带面的方式推进行动。红色美丽乡村建设试点村、省州级特色田园乡村建设试点村及部分基础较好的村等50个村作为试点,发布《黔南州“万企兴万村”行动示范村概况》,组织民营企业从12大农业特色优势产业中选择12个产业参与试点工作。4家省工商联所属商会党支部、6家州直属商会结对支持3个全国红色美丽乡村建设试点,以支部联建、产业帮扶、公益慈善等形式,共促共建红色美丽乡村。目前,3个全国红色美丽乡村建设试点、5个省级特色田园乡村建设试点和32个州级特色田园乡村建设试点实现优强民营企业带动全覆盖,省市县乡村五级联动,一批产业发展项目上马落地,农文旅融合加快发展。

  (四)政府搭台与社会参与有效联动。在促进村企合作上,职能部门更加注重搭台铺路,帮企业找准契合点、切入点。农业农村部门以实施粮食、生猪、茶叶、蔬菜“3100工程”为抓手,加快提升产业规模化水平,抓农业招商引资和本土企业培育,依托州内骨干龙头企业,推动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全产业链发展。乡村振兴部门积极争取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和东西部协作资金,调整完善项目库,对接参与行动的企业,提供支持资金和项目信息。工商联发布《黔南州民营企业参与“万企兴万村”行动倡议书》,组织黔南州“万企兴万村”行动村企共建签约仪式,争取民营企业广泛参与帮扶行动。目前,347家民营企业结对286个村,其中龙里县实现民营企业与行政村结对共建全覆盖

  三、针对问题提出的工作建议

  调研发现,部分参与帮扶的企业整体实力不强,帮扶投入力度有限,个别企业经营业务与乡村产业发展契合度不高,留守人员生产能力不能满足企业用工需求,企业发展暂时遇到困难影响帮扶主动性等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行动成效。针对上述问题,建议在下步工作中重点做好以下六个方面工作。

  (一)注重搭台铺路,帮助企业找准切入点。充分发挥各级职能部门牵线搭桥、桥梁纽带作用,建立信息共享机制,搭建用好“万企兴万村”行动信息发布平台,整合各级各部门平台资源,提高村企结对的效率和匹配度。充分发挥村两委、集体经济组织、驻村第一书记的作用,鼓励合作社带头人、能人、乡贤作为村企结对合作的联系人,推动民营企业顺畅对接项目,融入乡村产业发展。

  (二)加大金融支持,帮助企业纾困解难。对参与行动的企业,在继续给予脱贫攻坚时期各项金融优惠的基础上,全面优化金融供给结构,积极推进普惠金融政策,推广特色金融产品;加快制定实施“联企兴村贷”等“万企兴万村”行动专属金融服务方案,从思路目标、重点领域、配套产品、政策措施等方面,支持民营企业投身乡村振兴建设;探索设立市县政府普惠小微信贷风险补偿金,扩大风险补偿金规模,撬动金融机构资金投入;加强农业农村现代化基金政策宣传,支持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优先申报、优先投决、优先放款。

  (三)加大项目支持,鼓励产业融合发展。组织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积极申报参加“万企兴万村”行动试验项目建设,指导试验项目企业结合企业优势、当地资源禀赋和乡村振兴工作要求,因地制宜,建好建强试验项目。支持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参与特色优势产业集群、现代农业产业园、产业强镇等项目创建,依托平台建设促进产业帮扶提档升级、提质增效。

  (四)聚焦重点区域,打造示范试点。结合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各自优势和发展规划,积极引导自身基础好、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参与重点帮扶县结对帮扶,结合“百县千乡万村”示范创建,聚力打造“万企兴万村”行动示范样板,研究可复制、可借鉴的示范典型,形成抓两头、带中间的工作格局。

  (五)抢抓历史机遇,积极引进优强企业。进一步深化沟通对接,积极协调全联农业产业商会和对口帮扶城市,结合乡村振兴集成示范试点和粤黔协作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优化配套服务,吸引一批优强农业产业龙头企业走进贵州,引领产业加快市场化、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

  (六)强化宣传激励,营造良好氛围。在农民丰收节、辣博会、茶博会等重大宣传展销活动中,适当加大“万企兴万村”企业的展示推介力度。充分利用自有媒体、主流媒体和新媒体大力宣传在“万企兴万村”行动中涌现的先进典型,展现新时代企业家富而有爱、富而有德、富而有责的风采。通过现场会、交流会、座谈会等方式,交流推广一批工作先进经验和企业典型模式,为民营企业提供借鉴,营造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

   

  

  全联农业产业商会与贵州省20个国家乡村振兴

  重点帮扶县开展专题对接

  全联农业产业商会作为与“三农”密切相关的全国工商联直属商会,自“万企兴万村”行动全面启动以来,一手抓引导助力,一手抓对接联动,组织会员企业积极响应、广泛参与行动,通过准确掌握发展诉求、高效促进交流对接、积极做好协调服务、务实开展多赢合作,助推企业帮扶项目落实落地,从产销对接、人才培育、农村金融、科技创新、招商引资等方面,组织动员相关企业积极加入“万企兴万村”光荣事业。商会将贵州省作为行动试点,大力推进此项工作,并与贵州省政府联合举办全联农业产业商会开展“万企兴万村” 助力贵州行动。

  531日,全联农业产业商会与贵州省乡村振兴局、省政府驻京办、省工商联共同召开了“万企兴万村”行动助力贵州乡村振兴线上专题对接会,助力贵州省20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发展特色优势产业、补齐区域性发展短板、增强县域发展能力。贵州省20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分布在8个市州,涉及产业30余项,商会经过前期的数据匹配和协调对接,确定了50余家龙头企业为主的帮扶力量。恒兴集团、大北农集团、均瑶集团、三全集团、西王集团、上海麦金地集团、本来生活、大禹节水、椰国食品、京东集团、正大食品、众安集团、极飞科技、鲁东置业等52家会员企业参加了线上专题对接。

  全联农业产业商会结合贵州乡村振兴的发展需求,整合优质企业资源,筛选50个企业组成贵州“万企兴万村”重点企业联盟,持续定向帮扶贵州省20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以及50个省级特色田园乡村·乡村振兴集成示范试点建设。今年3月,商会组织第一批企业赴黔调研,10余家企业达成了结对子的意向,项目涵盖养殖产业链、中央厨房、红高粱产业、农产品流通、蔬菜基地建设、红茶加工等领域。 下一步,全联农业产业商会将充分发挥商会平台作用,利用好产业链资源,做好龙头企业的引入工作,服务结对企业与帮扶县实现更加精准的对接匹配,围绕产业园区、农产品加工、农产品供应链、农业大数据、“黔货出山”、公共区域品牌等领域,推动帮扶项目尽快落地。

  全联农业产业商会号召会员企业在贵州建设一批叫得响、立得住的典型项目,为乡村振兴树立新样本。6月底前,将分批次组织50余家企业到贵州考察交流,并制定相关产业项目落地计划。7月份,择机在贵州召开“万企兴万村”行动助力贵州乡村振兴大会,确定结对帮扶关系产业项目签约等活动内容 

附件下载:

  •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阜外大街35号
  • 邮箱:guangcaishiye@sohu.com
  • 微博:中国光彩事业基金会
  • 微信:中国光彩会lguangcai_sy
  • 联系人:蔡文思
  • 电话:010-88386208
  • 传真:010-88386209
  • 邮编:100037
微信
微博

京ICP备18059431号

中国光彩事业基金会  主办

开发单位  北京中科聚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