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
  • 义利兼顾以义为先自强不息止于至善

当前位置: 首页>万企兴万村>行动动态

“万企兴万村”行动动态(2023年第9期 总第14期)

发布时间: 2024-12-24 来源: 全国工商联
  按:浙江省杭州市委统战部充分发挥统一战线独特优势,创新实施“之江同心·结伴共富”杭州市统一战线助力共同富裕行动,为推动“万企兴万村”走深走实构建了新模式新路径。湖南省湘阴县以乡镇商会建设为抓手,大力推进“迎老乡、回故乡、建家乡”、湘商回归和返乡创业行动,掀起“衔泥归巢建家乡、返乡创业促发展、乡村振兴同心行”的热潮。

  现将杭州市、湘阴县的经验材料印发给你们,供各地学习交流。  

  杭州市打造“之江同心·结伴共富”品牌

  探索“万企兴万村”新模式新路径

  杭州市委统战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共同富裕的重要论述和对省委关于浙江深入实施“八八战略”20周年情况报告的重要指示精神,充分发挥统一战线独特优势,创新实施“之江同心·结伴共富”杭州市统一战线助力共同富裕行动,由108名优秀民营企业家和党外教育专家、医疗专家分别担任山区四县(市)行政村、基层学校、基层卫生院的“名誉村长”“名誉校长”和“名誉院长”,开展“一对一”结对帮扶,为促进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贡献统战力量。其中,有70位优秀民营企业家担任山区四县(市)行政村的“名誉村长”,已落实“兴村”项目80余个,为推动“万企兴万村”走深走实构建了新模式新路径

  一、提高站位强统筹,三个精准实现系统布局

  把实施“之江同心·结伴共富”行动作为引导民营企业投身中国式现代化实践的重要载体,作为加强民营经济人士思想政治引领的重要举措,加强统筹协调,创新方式方法,形成了精准化长效化工作机制。

  一是精准定位,形成任务清单。制定《“之江同心·结伴共富”杭州市统一战线助力共同富裕活动实施方案》,明确总体目标、重点举措和帮扶计划。找准统战所能、乡村所需,明确以民营企业家担任“名誉村长”的形式,通过一轮为期3年的帮扶,帮助结对村培育一批特色产业、办成一批民生实事、打造一批公益品牌、带动一批消费扶贫,充分发挥民营经济人士在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中的积极作用。

  二是精准摸排,形成需求清单。建立市委统战部牵头,工商联、教育、卫健等部门和山区四县(市)共同参与的结伴共富工作领导小组,通过召开协调会、实地走访等形式,深入调研摸排山区四县(市)资源禀赋、现实需求和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在广泛征求四县(市)农业农村、教育、卫健、乡镇等单位意见的基础上,选定70个行政村作为结对帮扶对象,建立帮扶对象需求清单。

  三是精准对接,形成帮扶清单。总结梳理前期“百企结百村”工作经验和项目成效,遴选政治立场坚定、岗位实绩突出、热心帮扶事业、品德形象良好的民营经济人士担任首批“名誉村长”。在成员单位牵头推荐、统战部统筹协调、民营经济人士和结对村双向选择的基础上,形成了“一对一”的结对帮扶名单,并制定有针对性的帮扶方案。举办“之江同心·结伴共富”杭州市统一战线助力共同富裕活动启动仪式,为首批“名誉村长”颁发聘书,有效提升民营经济人士责任感、荣誉感和使命感。

  二、下沉力量强推进,三大模式引领共富实践

  引导支持70位“名誉村长”深入结对村,通过推动产业发展、参与乡村建设、举办社会公益事业等形式助力乡村振兴,形成了一系列典型案例和有效模式。

  一是“产业带富”模式激活造血功能。聚焦结对村产业发展需求,发挥“名誉村长”自身企业和所在行业资源优势,帮助结对村引进资源要素、对接外部市场、发展特色产业,有效激发乡村经济社会发展内生动力。如杭州滨江集团董事长戚金兴担任淳安县胡家坪村“名誉村长”,投资5亿元、引入上下游配套企业7家发展农文旅融合产业,带动村集体经营性收入翻了一番。无忧传媒创始人、CEO雷彬艺担任临安区白牛村“名誉村长”,发挥行业优势孵化50多名优秀农村网络主播,开展100余场直播活动,带动300多种农产品销售,消费帮扶金额达1.6亿元。

  二是“村企共富”模式助力强村富民。发展“政企村民”合作共建模式,“名誉村长”与结对村共同成立强村公司等新型市场主体,构建多种形式的“共富联盟”,形成“名誉村长”+共富基地+农户的“发展共同体”。例如临安区组建“天目共富联盟”,采取“名誉村长”+属地商会+若干协作单位和属地商会会员企业的模式,组织13个帮扶团队与13个结对村共建产业项目。依托“名誉村长”产业项目建立定向招工式“共富工坊”,促进村民就业、农户增收、企业提效。例如桐庐县结对村已建立“共富工坊”77个,吸纳农村就业2700余人,人均年收入增加2.5万元以上。

  三是“公益帮富”模式服务民生发展。引导“名誉村长”践行社会责任,围绕乡村教育、医疗、养老、文化等民生事业开展公益帮扶,助力精神共富。例如圣奥集团所属的圣奥慈善基金会与桐庐县偏远山区三源村结对,捐资改造修建“老年之家”,为留守老人提供就餐服务、伙食补助和休闲娱乐活动场所。浙江建华集团与建德市航川村结对,援建“建德航头镇航川文化礼堂”项目,并给予每年15万元的帮扶。

  三、多方协同强保障,三项机制确保工作实效

  市委统战部、市工商联充分发挥牵头抓总和桥梁纽带作用,着力完善抓落实的工作机制,有效压实各方责任,加强正向激励,强化成果运用。

  一是建立协同推进机制。分别明确结伴共富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各民主党派市委会及山区四县(市)工作职责,为结对帮扶提供各项保障和政策支持,解决“名誉村长”履职“后顾之忧”。建立“季度表格通报+半年度总结通报+年度经验交流”的推进机制,定期分析问题、交流经验、推动落实。

  二是建立选树激励机制。加大选树表彰和关心关爱力度,对表现突出的“名誉村长”,市委统战部在荣誉安排、政治安排等方面给予支持,各民主党派市委会、市工商联在履职评价、评优评先等方面予以优先考虑。及时将涌现的优秀结对帮扶案例纳入统一战线“同心最美”系列典型选树范围,加强宣传推广,营造争当助力共同富裕先进典型的良好氛围。

  三是建立考核评估机制。加强对“之江同心·结伴共富”工作的综合评估,把工作开展情况列入部门、区县(市)年度述职评议内容和全市大党建考核统战工作内容,扣紧工作闭环。将“名誉村长”作用发挥情况作为民营经济代表人士培养锻炼和社会服务的重要指标,纳入浙里党外代表人士全链条服务管理应用,实现“精准画像”。  

  

  湖南湘阴全面推进乡镇商会建设

  全面掀起“迎回建”热潮

  今年来,湖南省湘阴县以乡镇商会建设为抓手,大力推进“迎老乡、回故乡、建家乡”、湘商回归和返乡创业行动,以乡情为灯,以实干为基,掀起“衔泥归巢建家乡、返乡创业促发展、乡村振兴同心行”的热潮。截止715日,全县15个乡镇(街道)中已成立11个乡镇商会,乡贤乡友捐资领建项目1059个、认领项目资金达到3.75亿元;新捐赠教育基金2387万元;引进湘商回归项目10个、返乡创业项目306个,全面点燃了“迎回建”的燎原之火,温情照亮了乡贤乡友回归之路,铺开筑实了乡村振兴发展之道。

  一、推行四级联动,下好商会建设“全盘棋”

  一是县级高位推动湘阴县委县政府专题研究部署,成立了湘阴县湘商回归和返乡创业暨“迎老乡回故乡建家乡”工作领导小组,由县委书记任政委、县长任组长,下发了《湘阴县湘商回归和返乡创业暨“迎老乡回故乡建家乡”三年专项行动(2023-2025)实施方案》,专门出台了《湘阴县乡镇(街道)商会建设实施方案》(湘阴办函〔202217号),要求联点乡镇(街道)县级领导重点推进。县级领导带头示范,带队外出拜访拜会联点乡镇的寓外乡友,县委统战部、县工商联班子成员分片联点各乡镇指导推动筹建,确保乡镇商会年内实现全覆盖。

  二是乡镇主导行动。乡镇(街道)均成立由党委书记任政委、乡镇长任组长的乡镇商会筹备委员会,确定“政府搭台、村委唱戏、乡贤助力”的工作思路,制定商会筹建工作执行方案,组建工作专班,分设工作小组,明确任务到包村(社区)干部、村总支书记和相关责任人,按月按周召开调度会、碰头会,通报工作进度,解决实际问题,推动商会建设。湘滨镇从1月开始筹建,每月一调度、每周一碰头,党政主要领导连续2个月利用双休日带队拜访乡贤乡友,领导指导引导乡镇商会建设。

  三是村组主体发动将乡镇商会建设作为重大发展工程,明确村(社区)联络联系乡贤乡友主体责任,村总支书记负主责,各村安排1名联络员,摸清摸实本地乡贤乡友信息,多方渠道对接联系寓外乡友,上门拜访、回乡看望,千方百计发动乡贤乡友关注、支持、投身乡镇商会建设。

  四是村民乡友广泛带动。在宣传推介组建乡镇商会的同时,重点做好商会发起人、本地乡贤乡友和过来特别关心支持家乡发展的寓外乡友工作,通过“关键少数”带动“绝大多数”捐资领建,各村(社区)均形成1-2名热心乡友牵头发动、其他乡友积极响应的良好局面。东塘镇邀请18名心系家乡发展热心公益事业的退休老干部、政界科技界学界等知名乡贤乡友担任商会顾问,广泛联络联谊各方乡贤乡友回乡助力。樟树镇请动本地中学退休老校长全程参与商会筹建,与镇村干部奔波各地邀请乡友回乡参与商会成立。樟树镇金台山村余杰近年来捐资修路600余米、修塘5口,在村内名声极佳,被推选为商会名誉会长,利用自身人脉资源,发动带动乡友20余名捐资领建。

  二、做实四项工作,激发乡贤乡友“回乡情”

  一是建强商会筹建工作组。县委统战部、工商联包片联点业务指导商会规范化建设;县乡村三级充分发动、积极争取热心参与家乡建设、支持乡镇商会建设的乡贤乡友担任商会顾问和商会筹建牵头人,聚各方资源、凝各方智慧,建强一支具有情怀担当、团结奋进、热心奉献精神的商会筹建工作组,协调联动、高效运转、推动落实。岭北镇遴选42名威望高、影响面广的各界乡贤乡友作为商会建设牵头发起人和顾问,2个月内完成商会组建成立,打响今年湘阴乡镇商会全覆盖的第一枪。

  二是建实乡贤乡友信息库。掌握寓外乡友信息、建立乡贤乡友名录信息库是乡镇商会建设的基础。各乡镇在商会筹建工作组的带领下,以村(社区)为单元,全面摸清各界乡贤乡友姓名、电话、公司或单位、地址等信息,村不漏组、组不漏户、户不漏人,建立了乡镇乡贤乡友名册。新泉镇通过摸排,建立了640人的乡贤乡友信息库,其中政界(正科级以上)150人、经济界448人、科教文卫界31人、其他11人。

  三是建好联络联谊主渠道。在摸清乡贤乡友信息的前提下,打好“乡情牌”、唱好“胞衣情”,镇村干部和亲朋好友主动联络,通过上门拜访、建立异地联络站、分省市座谈交流和餐叙等形式“走出去”,通过回乡看望、邀请参加乡贤乡友座谈会、实地观看乡村发展变化等形式“召回来”,汇报家乡发展成就、描绘乡村振兴蓝图、介绍家门口项目,共叙乡情、共谋发展。湘滨镇先后在去年农历腊月二十八召开湘滨籍商界乡贤座谈会、春节期间召开湘滨籍公职人员座谈会,群策群力筹建商会。岭北镇先后在长沙、广州、深圳等地建立9个乡贤乡友联络站。文星街道、石塘镇、南湖洲镇等10个乡镇党政负责同志多次赴广州、东莞、深圳、长沙、上海等地拜访在外乡友乡贤。

  四是建立乡村变化宣传窗。为了让广大乡友乡贤知晓家乡事,各乡镇从实际出发,多角度、多层次讲好乡镇故事、展示乡村新貌,宣传乡贤事迹,基本上都做到了“四个一”:拍摄一部介绍乡村发展变化的纪实宣传片,介绍近年本组本村本镇发展蝶变;召开一次乡贤乡友座谈会,全面报告乡村发展情况,共商乡村发展大计;组织一次实地考察观摩,现场察看本乡本村的主导产业、龙头公司、发展基地,察看本乡本村近年改善基础设施、人居环境、美丽屋场、休闲文化广场等;发出一封致乡贤乡友的家书或公开信,号召常回家看看,加入反哺乡村行动,共谋发展大计、共助乡村振兴。岭北镇谋划推出“一次乡贤乡友座谈会、一部发展纪实宣传片、一本工作汇报、一份邀请函、一台文艺汇演、一场捐资捐建仪式、一台花鼓戏、一封感谢信”的“八个一”系列举措,讲好岭北故事、展示乡村新貌、宣传乡贤事迹。

  三、坚持四个原则,建实捐资领建“项目库”

  一是坚持“屋门口”规划项目。乡贤乡友最关心关注的是自己家门口的变化、与自己相关的产业。每个乡镇结合乡村发展规划,瞄准乡镇村组群众想解决或改善的民生实事,挖掘闲置和可开发的资产资源,乡镇整体统筹,以乡友领建意向为主方向,以村组屋场为主阵地,建好一个捐资领建项目库,项目策划编制到乡贤乡友的“屋门口”,精准预算到一段路、一处绿化、一片亮化、一条沟渠、一口塘坝、一个基地、一块闲置的资产、一种特色优势产品或资源,同时公益资金直捐乡镇教育基金,引导乡贤乡友认领“屋门口”项目。南湖洲镇镇村两级规划项目109个,其中村组道路拓宽、硬化、黑化、绿化、亮化项目54个,先锋广场、大兴文化广场、友谊公园等人居环境提质升级项目30个,高标准农田建设、水利设施改善、桥梁维修加固、闲置资产租赁等村集体经济发展项目23个,供乡贤乡友选择。

  二是坚持自觉自愿认领项目。分尊重乡贤乡友意见,自愿原则、自由选择认领项目。文星街道乡友甘超刚主动捐资380万元认领项目4个,同时考虑商会缺少办公场地,将自己一处房产免费提供商会办公。湘滨镇临资口村王珊一直热心村里公益事业,每年慰问孤寡老人、资助困难学生,今年主动认领全村主干道路路灯、村文化广场、石牌1组美丽屋场建设项目,同时还捐赠教育基金,累计捐资领建306万元。鹤龙湖镇普和村刘可脱贫后,通过自身努力获得稳定收入来源,看到屋门口的建设如火如荼,主动捐资2万元用于项目建设。

  三是坚持“谁出钱谁做主”建设项目。所有乡贤乡友捐资领建的项目,明确告知认领项目资金可不进乡镇财政账户,项目建设的位置、规模、资金、施工人员等等均由捐资领建乡友作主,捐建乡友可以选择自建或委托建设,在符合乡村规划的前提下,乡镇和村以及商会只负责跟进服务和监督,彻底打消乡友乡贤捐资领建的顾虑。岭北镇杨志勇、杨卓夫父子近几年在扶贫帮困、防疫救灾、尊师重教、乡村建设等方面捐资1000多万元,今年商会成立认领300万元,自建双华村口信湾美丽屋场项目,目前已基本建成。石塘镇冯勇、冯伟兄弟,认领建设了石塘镇高山村至白湖新村主干道拓宽提质项目;南湖洲镇东方红村吴双、张有良分别捐资230110万元领建先锋广场、大兴文化广场,建民社区谢江龙捐资40万元领建的友谊公园等项目成为了当地群众休闲娱乐的首选之地。

  四是坚持公示公开监管项目。对于乡友的捐赠和认领的项目建设,采取刻碑或张榜等方式及时公示公开,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告之谁出的钱、谁修的项目。镇村两级主要是做好捐赠事项协调、环境优化等跟踪服务,主动做好捐资领建项目的监管,坚决杜绝委托建设项目捐大建小、挪作他用、铺张浪费等现象。对于少部分只出资、未认领具体项目的资金,统一由村级开票入账,通过“四议两公开”模式,整合资金投入项目建设,资金用途及时告之捐资乡友,确保资金使用安全。同时,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力量进行监督,确保捐赠资金、项目落实到位。

  四、做好四个结合,奏响同心共建“大合唱”

  一是乡镇商会成立与认领项目相结合。经过前期的精心筹备、对接,乡贤乡友对捐资领建项目与乡村达成了正式意向,利用乡镇商会成立契机,认领项目上台举牌公示公开,明确到项目、概算到金额,参会的各界乡贤乡友共同见证,增加捐资领建的参与感、认同感、获得感。广大乡贤乡友积极参与、一诺千金,全县已成立的11个乡镇商会累计认领项目1059个,其中岭北镇98个、南湖洲镇101个、鹤龙湖镇83个、文星街道84个、樟树镇155个、湘滨镇156个、新泉镇162个、三塘镇39个、石塘镇43个、东塘镇78个。

  二是乡镇商会成立与本地节会相结合。根据节假日寓外乡友返乡高峰的实情,各乡镇充分发挥禀赋优势和发展需要,针对性创新性的把乡镇商会成立与本地节会相结合。岭北镇以清明时节为依托,于42日召开“共祭清明、共话桑梓、共商发展”湘商回归助力乡村振兴暨岭北商会成立大会;三塘镇根据本地最大农业产业藠头丰收时期,于611日举办三塘镇藠头美食文化节暨乡镇商会成立大会;端午节前后,湘滨镇将首届洞庭粽子文化节、鹤龙湖镇将蟹虾特色小镇、樟树镇和石塘镇将产业特色与旅游、文星街道与文明县城同心共创等相结合,举办商会成立大会,彰显了乡镇特色,造浓了乡情乡韵乡味。海日藠头、洋沙湖农业、百树山农业、稻宏乐园、鹤龙湖中麻贝乐园等一批商会会员企业借助乡镇商会成立大会推广出一系列“可游、可玩、可赏、可品”的湘阴文旅新玩法,推动了乡村振兴农文旅融合发展。

  三是乡镇商会成立与乡村振兴相结合乡镇商会集各界乡贤乡友于一体,有人才人脉、有资产资源,是当前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的最佳结合体、最大推动力。各乡镇纷纷聘请知名乡贤乡友担任商会顾问、教育顾问、名誉会长,最大限度聚才引智。徐记海鲜董事长徐国华受聘东塘商会名誉会长,在东塘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200多亩,建设蔬菜直供基地,带动村集体经济和农民增收。湘滨镇盘活闲置学校引回乡友投资2000万元创办“和湘园”,主营粽子、月饼、年糕、八宝饭等特色乡味产品,利用湘滨镇首届棕子文化节造势推介,一举拿下3500万元棕子订单。鹤龙湖镇在商会成立大会上签约新增11个返乡投资兴业项目。岭北镇乡友投资生产的茶湖潭荷香园“白玉尖”藕节、岳洲窑生态种植园辣椒现都已上市。通过乡镇商会,全县已有湘商回归和返乡创业项目 316个,实现了大项目顶天立地进园区、小项目铺天盖地进乡村的良好发展态势。

  四是乡镇商会成立与乡土文化相结合各乡镇商会成立大会都以“聚乡情、品乡味、忆乡愁”为主线,拍摄播放反映当地发展纪实的宣传片,精心编演极具乡土乡情的文艺节目,将大会举办地址放在老学校、老粮库、老礼堂、老剧院等引人回忆的地方,引得乡贤乡友感触良多。石塘镇的《一石激起千层浪》、东塘镇的《故园深处东风劲》、鹤龙湖镇的《我记忆中的鹤龙湖》、樟树港《千年樟树港“傲”椒正当时》等乡镇纪实宣传片让乡贤乡友为家乡变化喝彩;石塘镇商会请已退休的中华诗词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蔡世平老师专门创作了《一剪梅·游子吟》词,谱曲在大会上由乡友演唱;南湖洲商会邀请本乡在北京知名歌唱家演唱乡歌《湘遇南湖洲》;湘滨镇商会请在湖南经视工作的乡友指导创作了本土节目《姜盐豆子茶》、《振兴湘滨》;东塘商会自创快板《新征程 新东塘》等等,成为本乡本镇传诵的经典。鹤龙湖乡镇商会捐资建设乡贤馆和乡愁馆、东塘商会集中打造农耕文化馆,全面激发乡友的情感共鸣。

  五、聚力四个机制,长筑乡村振兴“健康路”

  一是乡镇商会规范化运行机制筹建乡镇商会只是起步,商会规范化、实体化、健康化长效运行是重中之重。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县委统战部、县工商联明确将各乡镇商会纳入总商会进行管理,积极指导商会严格执行商会章程和相关规章制度,确保各乡镇商会登记注册率100%、商会运行“五有”(有办公场所、有专职人员、有活动组织、有经费保障、有工作成效)。由县工商联牵头制定乡镇商会建设工作指导和年度考核细则等文件,探索制定乡镇商会会长、秘书长联席会议制度,有计划组织安排学习和培训,定期交流工作情况,更好地规范商会运行,促进商会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二是认领项目建设阳光公示机制。明确由乡镇商会为主督导、乡村两级监督、县级相关部门指导支持,全面推动认领的1059个项目建设,确保年内基本全部建成或到位。引导采取阳光化公示,乡镇和商会实行“一月一通报”,既通报资金到位情况,又通报项目进展情况,推动捐赠资金、认真项目落实到位。鹤龙湖镇由乡友领建了一个乡贤乡愁馆,全镇所有捐资领建项目在馆内全部公示,每个认领建成的项目,均设立牌或匾介绍出资认领和项目情况,彪炳载入乡村史册。东塘镇商会在已建立的微信公众号和商会群里每月通报捐资领建项目到位和落实情况。

  三是乡村产业发展实体化运作机制。县委及时召开全县乡友乡贤助力“湖湘千万工程”座谈会,全面听取乡镇商会在项目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和建议,明确相关部门牵头解决,推动已认领的516个返乡创业项目全部落地见效,同时进一步发挥乡镇商会平台作用,继续挖掘潜在资源,带动招商引资、返乡创业和乡村发展、农民致富。南湖商会在乡镇党委政府协助下,充分利用闲置学校,将毛角口村小学改造为制衣厂,通过“年租金+股份制”合作方式,引进湖南省乔楚服饰公司,让70余名群众在家门口吃上“技术饭”,为村级集体经济注入“源头活水”。东塘商会利用会员平台,开展家门口带货,将东塘粉皮、黄桃等时令难销的土特产销售一空、一货难求。

  四是湘商回归和返乡创业常态化推进机制以商会为媒介、为重点,继续深入推进湘商回归和返乡创业暨“迎老乡回故乡建家乡”三年专项行动,进一步压紧压实各乡镇(街道)政府招商引资、倾心服务的主要责任和相关部门单位的支持配合责任,推动各乡镇商会成为全县招商引资工作站,成为异地驻外招商的联络站,广泛挖掘收集招商和创业信息资源,精准对接本县园区、本地优势资源,齐抓共管常态化推进湘商回归和返乡创业工作,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助推建设全省十强县、省会卫星城。 

附件下载:

  •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阜外大街35号
  • 邮箱:guangcaishiye@sohu.com
  • 微博:中国光彩事业基金会
  • 微信:中国光彩会lguangcai_sy
  • 联系人:蔡文思
  • 电话:010-88386208
  • 传真:010-88386209
  • 邮编:100037
微信
微博

京ICP备18059431号

中国光彩事业基金会  主办

开发单位  北京中科聚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