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
  • 义利兼顾以义为先自强不息止于至善

当前位置: 首页>万企兴万村>行动动态

“万企兴万村”行动动态(2024年第2期 总第18期)

发布时间: 2024-12-24 来源: 全国工商联
  编者按:安徽省注重发挥“万企兴万村”行动在促进乡村全面振兴中的重要作用,广大民营企业创新探索了多种参与行动的路径模式,为开启安徽乡村振兴新征程作出了积极贡献。现将安徽省的经验材料印发给你们,供各地学习交流。  

  安徽“兴村”民企为乡村振兴蓄势添能

  安徽省民营企业在参与“万企兴万村”行动中,多措并举探索“兴村”模式路径,大力推进农业优势特色产业集聚集群,强化科技创新,培育农村新的经济增长点,密切联农带农机制,不断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实现相互合作、共同发展。

  一、重融合延链条,培育产业生态体系

  安徽坚持做好“粮头食尾”“畜头肉尾”“农头工尾”增值文章,推动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安徽瓦大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以高端鲜食番茄为切口,发展全产业链。企业通过强科技促转化、重融合延链条、扩规模优布局、塑品牌高溢价,形成了“一种(番茄育种)、一业(番茄全产业)、一乡(瓦大番乡)”生态体系,构建了一总部(位于阜阳颍东的企业管理总部)、四中心(上海虹桥营销中心、上海徐泾科研中心、北京房山品种中试中心、成都成渝区域运营中心)和遍及全国七个省市的种植基地,实现鲜食番茄年产量1800万斤,年产值达2.6亿元,带动员工就业1500多人。同时,瓦大密切联农带农机制,以土地流转、提供就业岗位、入股分红以及设施租赁等方式帮扶脱贫户、带动脱贫村和村集体企业,资金达2817万元。

  安徽蓝田农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中华草龟为特色,集优质龟鳖繁育、特色规模养殖、水产品加工、休闲观光、科普教育为一体,着力产学研融合,与高等院校、研究所共同创建龟鳖产品加工研究院士工作站,加强龟甲、龟肉开发与药用研究,实现销售收入2.76亿元,推动当地龟鳖产业快速发展,同时带动周边乡镇23个村1500余家农户入股分红、就业增收。

  二、多元发展聚合力,良种装上“中国芯”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农业现代化,种子是基础,必须把民族种业搞上去。安徽紫约农业科技集团有限公司通过自主研发,突破国外蓝莓品种对中国的垄断及封锁,解决中国蓝莓产业“卡脖子”问题。企业先后研发申报了自主知识产权的紫约1-紫约6号国家新品种保护权以及24个国家新品种保护专利,成功打造蓝莓产业的“中国芯片”。同时,攻克了全球蓝莓无土基质栽培技术,把蓝莓园土栽培的丰产期5年缩短至1年,产量从亩产1500斤提升至3000斤,并构建以全国全纬度蓝莓种植、种苗研发及授权使用、技术输出管理、精深加工、线上线下销售为一体的产业全链。目前已在全国建成了18个合计面积16378亩的标准化蓝莓工厂种植基地,产量位居全国前三甲,是国内首家实现全年10个月蓝莓鲜果供应的企业。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需要真刀真枪地干、真金白银地投,因此要形成政策合力和工作合力。紫约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联合无为市乡村振兴投资有限公司、高沟镇新沟社区、隆兴村、开城镇都督村,采用“龙头企业+国有企业+村集体”的入股合作方式,按照紫约农业51%的股权+无为乡投公司45%的股权+村集体4%的股权比例,成立三家合资公司,合作建设蓝莓产业园。合资公司由紫约出资到项目总投资额的20%,剩余80%的项目资金通过安徽省农担政策担保进行银行融资。村集体无需资金投入获得合资公司4%股权,村集体“负盈不负亏”,公司盈利时,村集体按照“同股同权”原则,享受公司经营收益分红,公司亏损时,村集体股东不承担损失。同时,公司为附近村民提供外包装等固定工作岗位外,在采摘季提供大量临时用工需求,带动农民增收。

  三、龙头企业联农带农,夯实农业产业发展根基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是引领乡村全面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生力军,是带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主体。安徽京九丝绸股份公司是阜阳市一家集栽桑、养蚕、收茧、缫丝、织绸、服装加工等生产经营于一体的全产业链综合型茧丝企业。2023年公司实现销售收入超3亿元,税收约1000万元。公司发展初期采取“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开展蚕桑基地建设,带动当地发展规模化优质蚕桑示范基地2万多亩,建成大型蚕茧加工厂4座。在此基础上,创新运用“公司+基地+协会+农户”模式,通过蚕业协会整合蚕业资源优势,大力培育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养蚕专业户,发展桑蚕产业联合体。协会和专业合作社为养蚕户提供“五统一”服务,即统一供种、统一催青、统一供应药品、统一病虫害防治、统一蚕茧收购。目前,阜阳市桑蚕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到170家、栽桑养蚕农户达7300户左右,实现年均收入4万元,亩均年收入6000元以上。同时,京九丝绸强化农企利益联结,开展订单式生产,实施“最高收购价+最低保护价”制度,解决蚕农后顾之忧,有力促进当地桑蚕产业发展。

  四、从濒危植物到富民产业,绿色经济打好“特色牌”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各方面。霍山石斛是国家现代中药重大专项濒危稀缺品种中的首位保护物种。九仙尊霍山石斛股份有限公司瞄准大别山区这一“特色”濒危植物,深化产学研融合,利用现代生物技术,从资源到生产、从研发到市场,开出了一剂因地制宜的“良方”。企业先后开发出霍山石斛颗粒和浸膏等深加工产品,建立全国性销售网络,实现了霍山石斛的产业化,不仅拯救了濒临灭绝的国家一级珍稀濒危药用植物,也让霍山石斛产业成为了六安革命老区脱贫致富的重要帮手,实现“绿水青山”与“产业发展”同步推进。规模化的种植基地为当地农民提供了固定就业岗位并解决了农闲时节的大量季节性务工需求。同时,企业帮助当地解决撂荒地难利用问题,流转山场、抛荒土地5000余亩。目前,正逐步推进石斛产业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拟投资近5亿元打造中医药康养基地,当地农户通过以闲置房舍资产入股的方式,参与基地发展,从而增收。 

附件下载:

  •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阜外大街35号
  • 邮箱:guangcaishiye@sohu.com
  • 微博:中国光彩事业基金会
  • 微信:中国光彩会lguangcai_sy
  • 联系人:蔡文思
  • 电话:010-88386208
  • 传真:010-88386209
  • 邮编:100037
微信
微博

京ICP备18059431号

中国光彩事业基金会  主办

开发单位  北京中科聚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