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光华同志在全国“万企兴万村”行动助力
乡村振兴东中部片区座谈会上的讲话
今天我们在杭州召开全国“万企兴万村”行动助力乡村振兴东中部片区座谈会,主要目的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万企兴万村”行动重要指示精神,学习借鉴“千万工程”经验,交流工作、部署任务,推进“万企兴万村”行动取得新进展。
浙江是“千万工程”经验的创造者。昨天,我们在金华、杭州实地观摩了花园村、李祖村、谢径安传化农创园、横一村4个项目,参观了浙江省“万企兴万村”展览,会前观看了浙江省“万企兴万村”专题片,刚才听了邵晨曲同志所做的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专题辅导。浙江省政协党组成员、副主席陈擎苍同志作了热情洋溢的致辞,对我们如何深入学习领会“千万工程”经验都大有裨益。在此,我代表全国工商联对浙江省、杭州市、金华市为此次会议所做的精心安排,表示衷心感谢!
刚才,农业农村部区域协作促进司韦正林同志,中央统战部光彩事业指导中心牛建国同志,农行三农对公业务部魏彦军同志,河北、浙江、安徽、山东、河南5省工商联和传化集团、蚂蚁集团等6名民营企业代表分别作了发言,从各自角度交流工作进展,有方法做法、有经验成效、有意见建议,大家讲得都很好,我很受启发。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万企兴万村”行动的三年进展
到今年7月,“万企兴万村”行动启动实施就满三年了。三年来,我们欣喜的看到,在全国行动领导小组组织推动下,在各地大力推进和广大民营企业积极参与下,取得了明显的阶段性成果,我看至少有三个“成形”:
一是全国层面点面结合的工作格局基本成形。组织格局基本定型。行动启动之初,全国工商联与农业农村部、光彩会、农发行、农行组建领导小组,负责行动组织领导、统筹协调和服务保障。去年,农业农村部和原国家乡村振兴局机构改革完成,发改委成立民营经济发展局,今年我们调整行动领导小组,邀请发改委加入行动领导小组,正在履行程序。顶层设计基本完成。行动启动以来,我们陆续出台行动实施意见、回报家乡、倾斜支持重点县、商会参与、巩固脱贫成果、金融支持等一系列指导文件,今年开展了优秀案例库建设,行动顶层设计的四梁八柱已基本成形。重点部署基本落地。始终将助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作为五年过渡期内的首要任务,2022年部署“万企帮万村”行动“回头看”工作;2023年3月启动执委联系重点县工作,组织企业家执委结对联系160个重点县。农业农村部还积极推动资源要素向重点县集聚,建立台账跟踪调度结对帮扶对接情况。目前两项工作均已铺开落地。
二是地方层面各有特色的工作方法基本成形。无论东部、中部、西部地区,都成立了省级“万企兴万村”行动工作领导小组,并基本实现省市县行动领导组织全覆盖,都在着力做实结对帮扶机制。天津、青海拓展10余家合作单位一起来推进行动。东中部地区虽然没有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但都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了省级工商联执常委和直属商会结对省内重点帮扶对象,大都形成了省级工商联执委常委、省直属商会对口帮扶机制。有的地方还确定了省内发达县市对口帮扶相对薄弱县市的工作机制,如四川开展“2+2”县企结对帮扶欠发达县活动;湖南开展“帮扶千村、破零倍增”专项行动。一些边境省份还把抵边乡村帮扶当作“万企兴万村”行动的重要抓手,将村企对接工作做深做实。内蒙古、黑龙江、吉林等统筹结合民营企业进边疆工作谋划推进行动。各地都把产业帮扶当作重点,产业形式和联农带农模式不断创新。各地都很注重对“万企兴万村”行动给予政策倾斜和金融支撑,关注帮扶项目的可持续发展。湖北、山西、辽宁等编印企业参与乡村振兴政策汇编;浙江、河南与金融机构合作推出“共富贷”等金融产品支持行动。
三是民企层面切合实际的“兴村”路径探索氛围基本成形。在产业兴村方面,广大民营企业探索出“企业+基地+农户”“企业+合作社+农户”“企业+农民经纪人+农户”“企业+家庭农场+农户”等多种产业化经营模式,与农民利益共同体的联系更加紧密,产业特色化、集群化、绿色化的发展趋势日渐明显。一些富有前景的“兴村”方式正在孕育。如我们昨天观摩的浙江传化集团谢径安乡村振兴示范点,投入10亿元,政府主导、企业驱动、村农主体、公益赋能,统筹推进乡村产业、乡村建设、乡村治理,实现了村集体有收益、村民有受益、企业有效益。再比如,河北滦平久财农牧公司在滦平县下营子村探索实现流转土地赚租金、务工就业赚薪金、股份合作赚股金、农家游赚现金“一地生四金”模式,让群众足不出户增收致富。四川苍溪县黄猫垭商会通过“建现代农业产业园+修致富路+兴办特色旅游+捐资公益活动”综合带动模式帮扶10个村,实现脱贫户至少参与一个产业项目,园区人均增收5000多元。安徽紫约农业科技集团通过良种研发,把蓝莓从种植到丰产的5年缩短至1年,解决了“卡脖子”问题等等。各地还有很多企业在多个维度、多个方面探索了很多很好的乡村振兴模式路径。
正是有了各省同志的辛苦付出和广大民企的艰辛探索,“万企兴万村”行动才能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多次肯定和鼓励。在此,我代表全国工商联,向各省行动的组织推动者、向广大行动的参与实践者,表示崇高的敬意!
但我们也要清醒的看到,当前“万企兴万村”行动还面临着一些困难和挑战。一是东中西部发展水平存在差距,不同地区民营企业参与行动的目标和方式尚需凝聚共识。东部绝大多数县市和中部部分县市,县域经济比较发达,民营企业形成集群,具备较充足的条件。而中部一些县市、西部多数县市产业发展的统筹能力还比较薄弱。我们要加强对不同地区、同一地区不同区域“万企兴万村”行动的分类指导。二是民营企业参与乡村振兴的政策环境尚需进一步优化。民营企业参与乡村振兴的要素资源配置需要得到更有力的保障。需要更大力度鼓励银行增加涉农企业中长期贷款比例,进一步降低涉农企业贷款门槛,简化贷款、转贷、续贷手续,扩大农村流转土地、农业生产设施以及生物资产等质抵押担保物范围,创新推出一批惠农便农利农的金融产品,满足涉农企业需求。三是典型示范作用尚需充分发挥。按照行动原有工作安排,每年将从项目(企业)、区域、机构等不同角度选树创建行动典型,及时发掘“万企兴万村”行动中涌现出的范例,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充分激发民营企业参与的荣誉感、获得感、责任感,引导广大民营企业始终与乡村振兴战略方向、政策导向保持一致,严守耕地保护、生态环境保护和农民利益保护三条红线,真正做到造福农村,富裕农民。目前这一项工作还需要我们共同努力。
二、“千万工程”对推进“万企兴万村”行动的启示
“千万工程”经验很多、意义深远,每个方面都值得我们深刻领会,但落实到自身工作,我们应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的哪些具体方面,在推进“万企兴万村”行动中如何具体运用呢?通过学习,我认为至少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要调查研究找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到浙江工作后,在短短118天里,跑遍全省11个市,在充分调研和与农民的访谈后,提出把解决农村环境脏乱差问题,改善农民生产、生活、生态环境,作为“三农”工作切入口,形成了“千万工程”整体方案。“千万工程”是深入调研基础上的决策。20年来“千万工程”每次深化,同样都是基于调研的成果。学习“千万工程”经验,就必须在推进“万企兴万村”中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坚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力戒作秀式、盆景式和蜻蜓点水式调研,提升调研的广度深度,真找问题、找真问题、找准问题,提出符合实际情况、客观规律的点子、举措、方案,才能不断推进行动向纵深发展。
二要因地制宜推工作。“千万工程”造就千万美丽村庄,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强调因地制宜、精准施策。浙江在实施“千万工程”过程中,立足山区、平原、丘陵、海岛等地形差异,区分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城郊村庄和纯农业村庄,结合地方发展水平、财政承受能力、农民接受程度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不搞整齐划一。学习“千万工程”经验,就必须在推进“万企兴万村”中加强分类指导。去年我们分区域召开片会推进工作。下一步,我们要探索针对不同行业、不同领域、不同体量民营企业,实施差异化组织引导、支持服务、联络联系形式,不断丰富分类指导工作内容。
三要典型引路抓落实。“千万工程”通过建设美丽乡村示范县、示范乡镇、美丽庭院,树立不同类型典型,使各地学有榜样、干有方向。每年选择一个县召开全省“千万工程”现场会,推广经验、推进比学赶超,极大调动了各地积极性,形成你追我赶的良好氛围,涌现出淳安县下姜村、安吉县余村、东阳市花园村等一批先进典型。学习“千万工程”经验,就必须在推进“万企兴万村”中加强典型引路。今年,全国行动领导小组开始建设优秀案例库,方案已印发各地,希望大家按照要求推荐优秀案例,同时鼓励各地建立本级案例库,以进一步激发民企参与行动的积极性主动性,汇聚起助力乡村振兴的更大力量。
四要以人为本守初心。“千万工程”从全省千百万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出发,坚持民有所呼、我有所应,不断解决农业农村发展最迫切、农民反映最强烈的实际问题,被群众誉为“继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党和政府为农民办的最受欢迎、最为受益的一件实事”。学习“千万工程”经验,就必须在推进“万企兴万村”中始终站稳人民立场,尊重农民意愿、保护农民利益,引导民营企业完善联农带农机制,让农民参与产业发展、分享增值收益;必须鼓励企业家深入农村农民,了解国情民情,增强理想信念,开展先富帮后富;必须教育引导民营企业守好底线红线,绝不伤农坑农害农。
三、因地制宜、突出重点抓好年度工作
明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最后一年。今后两年尤其是今年,我们要抓好以下几项的重点工作。
一要继续加强分类指导。去年,针对东、中、西部不同地区明显差异,分别在山东临沂、湖北宜昌、四川广元召开经验交流与现场考察推进会,期望东部地区“万企兴万村”行动要发扬敢闯敢试、敢为天下先的开拓精神,积极探索共同富裕先行先试路径;中部地区要拓展丰富行动工作面,帮助缩小城乡差距;西部地区要重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助力守好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今年还是各地要进一步摸索不同区域参与行动的目标和方式,把广大民营企业参与行动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东中部地区要特别关注当前“万企兴万村”行动所出现的新动向,看到民营企业在整村产业生态统筹、产业链塑造方面所发挥的作用,把这些探索的可持续方面加以推广。浙江要继续率先探索多种行动兴村模式,为全国各地提供学习借鉴,丰富行动理论和实践成果。
二要聚焦重点帮扶县。党中央在西部地区脱贫县中确定了160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要求给予倾斜支持。全国工商联动员356位新一届执委企业家、直属商会会长与160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实现分组对接,已经实现重点县联系走访全覆盖,促成一批产业与公益帮扶项目。今年还要把这一项工作进一步夯实。
三要聚焦边疆民族地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从全国来看,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最艰巨的任务在一些边疆民族地区”。为让边境各族人民实实在在感受到推进共同富裕在行动、在身边,全国工商联与国家民委共同发起“民企进边疆”行动,将“万企兴万村”行动向边境地区倾斜,引导民营企业积极参与推动兴边富民,支持边境地区尤其是抵边村,立足特色优势资源,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种养业、民族文化旅游等富民产业,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当地群众就地就近就业和增收致富。去年已在南疆喀什地区和兵团、西藏拉萨、吉林延边举办“民企进边疆”行动。今年即将举办“民企进边疆·龙江行”和工商联支援南疆工作座谈会等系列活动。还将按照中央统战部“地域+领域”工作要求,与民建中央、中国光彩会一起开展好“光彩事业毕节行”活动。
四要优化支持服务。各级行动领导小组要深入开展调查研究,了解参与“万企兴万村”行动的企业遇到的突出困难和问题,用务实服务解决民企急难愁盼。要强化政策支持,积极协调政府相关部门,加大产业政策、基础设施、金融服务等支持力度。要搭建惠企政策精准对接平台,加强部门联动和推广宣传,帮助企业及时了解和享受惠企政策。要拓展金融服务,加强与金融机构沟通协调,鼓励合作单位创新金融产品、服务模式,出台差异化、便捷化的支持政策,满足参与行动民营企业和产业链上经营主体多样化金融需求。要摸清台账底数,全面了解企业参与行动的具体情况,为管理、服务和推进行动奠定扎实基础。要抓好表扬表彰。今年全国层面将开展一次先进民营企业的宣传表扬工作。各地要结合实际开展表彰表扬活动,大力宣传行动中涌现出的先进企业、人物、事迹,展现新时代民营企业家富而有德、富而有爱、富而有责的风采,增加企业荣誉感、获得感,提升行动影响力、号召力。
开展“万企兴万村”行动助力乡村振兴是党中央赋予工商联和广大民营企业的光荣使命,让我们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行动的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启示,不断丰富行动内容,提升行动成效,为建设农业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应有贡献!